HIDE&SEEK AUDIOVISUAL ART FACEBOOK

衛武營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暨講師共學工作坊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1年持續接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一同推動「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每學期邀請專業劇場工作者進入學校開設為期12週,每週2小時的完整課程。同學經過12週的練習後,於衛武營戲劇院進行實地彩排與成果發表。自2021年起,此計畫增設第13週的收束課程,與同學們一同進行演後的心得回饋與課程收束。

自計畫開辦至2021年秋季,已於高雄在地9所高中職、3所國中、5所國小,共26個班級開設課程,足跡遍及市區與非山非市地區。本計畫透過持續與不同的學校合作,將表演藝術的精神帶給高雄學子,扎根在地。

  • 劇場
  • 跨學科
  • 藝術介入
  • 自我探索
  • 體驗
  • 創作與表達
  • 108課綱
  • 教育推廣
  • 對話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

委託單位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年份

2021

工作方法

相對於正規演出完整的劇作呈現,讀劇課程以文字、聲音作為基礎,著重劇本與同學生命經驗的連結,以及對角色台詞、舞台畫面進行嘗試、玩耍與實驗,以此讓同學嘗試與開展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授課不以成果演出為最終導向,而是以肢體與聲音訓練、程式遊戲、議題討論等,引導同學們打開感知,增進語言掌握、自在表達、自我覺察等能力,在感受「文字語言化」的過程中,引發對話與同理。害喜與衛武營透過此計畫串連劇場工作者、表演團隊與高雄在地師生,帶領青少年透過實作認識表演藝術,建立不同於教科書的學習經驗。

工作內容

共備工作坊

在開學前的寒暑假期間,與加入計畫之學校教師及劇場工作者(下稱業師)、課程助教,進行共備工作坊,除認識劇場教育基本工作以外,也促進教師端與業師端進行對話,確保雙方皆熟知計畫精神。並於分組討論期間,使學校教師與業師共同訂定授課理念共識、學習目標與13週課程規劃。

讀劇課程

由業師與助教進入校園進行為期12週的授課。業師以劇本與課程作為框架與媒介,讓同學們從中認識表演生產的過程以及團隊合作,同時,也藉由多樣化的肢體、聲音、議題討論與心智引導活動,促使同學將感官打開,回顧與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鼓勵自由表達與對話,清楚明白話語及訊息的重量。期盼最終能夠體會與認識每個人的差異性,進而獲得關照自我及他人感受之同理能力。

讀劇發表與演後收束

讀劇發表會於衛武營戲劇院演出,流程比照正式演出進退場方式,使參與師生有機會認識劇場後台工作。讀劇發表除了著重在成果展示,也著重向同學們傳遞劇場的「現場性」——現場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來自於付出能夠被看見;而不論演出是否有達到自己的期許,都必須為當下的自己負起責任——從訓練至登台,再回到日常,勢必會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獲得不同的視野與體會,演後的收束課程,也是在讓同學們經歷了這樣完整的流程後,透過心得分享與回饋,讓同學理解「現場」即是需要具備「接納各種狀態下的自己」的勇氣。

青少年版節目手冊

為更加完善課前認識與課後引導而特別製作青少年版的節目手冊《Call Cue 青少年》,內容包括衛武營小史與當季節目基本資訊,並加入適合青少年自行參閱的延伸閱讀材料,或適合老師自行利用課堂操作的體驗方案。透過插畫家對戲劇的詮釋以及編輯團隊為各檔節目精心設計的引導提問,此手冊讓學生對衛武營的地理、歷史背景,以及劇場藝術有更多的認識。

線上閱讀連結

2021 春/夏Call Cue 青少年.pdf
2021 秋/冬Call Cue 青少年.pdf

工作夥伴

2021 劇場藝術體驗計畫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劇場業師陳守玉、陳宜鍾、黃琦勝、楊雨樵、蔡宜靜、藟艸合作社(張釋分、陳芝藟)
合作教師三民高中 秦桂英 王郁文、中正高工 林佳慧 黃孜穎、中正預校 戴莞昕 陳怡伶、文山高中 陳雲釵、
道明中學 陳孟慈、鳳山高中 朱芝屏、立志中學 黃淳敏、阿蓮國中 陳小慧、旗山國中 楊宇靜、
龍華國中 劉紫樺、八卦國小 喻鳳英、中正國小 林佳儒、福山國小 鐘曼綾、鳳西國小 林敏琦、
鹽埕國小 許喬銨 葉柏舜
體驗課參與學校三民家商、三民高中、中山工商、中正高工、中正高中、中正預校、台南一中、屏榮高中、華南高商、嘉義高商、鳳新高中、興國高中
課程助教王姿雯、吳孟欣、郭孟柔、陳德萱、劉凱榛、蔡濟安
動態影像藍斯燈影像工作室 Bluesten Studio
(按筆畫排序)

2021 青少年版節目手冊《Call Cue 青少年》

作者劉佳旻、賴柔蒨、張凱伊、林姵菁、陳亭聿
插畫家春夏版:低級失誤 SAITEMISS、Mich Yeh 葉依柔、詹雨樹、羅荷、曾耀慶 、GGDOG、薛琮憲Tsung-Hsien Xue
秋冬版:An Chen Illustration、周雅萱(Miyabi Shuu)、 catman、饒予安、林廉恩、丁原生、張梓鈞、 阿鄉\ a.siangsiao
手冊顧問春夏版:朱芝屏、湯云瑋、黃一軒、郭仕芸
秋冬版:朱芝屏、湯云瑋、黃一軒、陳俊佑
手冊主編蔡雨辰
設計害喜影音綜藝
校對春夏版:連映涵、蔡喻安
秋冬版:陳巧儀、翁玉芬、連映涵、李詠嫣、蔡喻安
印刷晶華彩印
製作沃時文化、害喜影音綜藝
(按筆畫排序)

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線上成果展暨工作坊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委託,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第三期成果展《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因應疫情,本展與相關推廣活動皆於線上平台,如Gather Town、Butter與Google Meet辦理。為使非計畫參與者也能理解跨領域美感計畫的教育理念,害喜以「料理教室」為展示主題,轉譯計畫自2014年起的豐富成果。並透過虛擬展場、線上講座與工作坊等不同介面,與各個學習階段的教師,以及美術館、表演藝術中心與流行音樂中心的專業工作者交流;在為期一個月的線上活動中,一起發掘教學的更多可能。

  • 跨學科
  • 知識轉譯
  • 創作與表達
  • 線上展覽
  • 共學
  • 社群行銷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線上展示設計製作、網站規劃設計製作、工作坊規劃執行、教學內容轉譯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年份

2021

工作方法

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自2014年推行開始,和17所師培大學合作,陪伴4425名種子教師,開發了907件課程方案,成果十分豐碩。為使非計畫參與者也能理解跨領域美感計畫的教育理念、擴大教師社群能量,害喜以《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作為成果展命題,並以豐富食材對照課程模組、各式特色料理對照跨領域課程、將計畫教師比擬為料理職人,透過概念轉譯,將教育專業術語轉化為一般大眾也能輕鬆了解的概念。

除了在Gather Town製作線上展場,為使展覽自身也能成為跨領域的對話平台,此計畫亦分別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與音樂領域規劃跨領域講座與工作坊共6場、深夜閒聊共2場。讓各學習階段、各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皆能不受地點限制進行經驗交流。

工作內容

《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線上成果展

入口網站

《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線上成果展覽暨工作坊展示,分為「入口網站」以及「展覽」兩個部分。在入口網站的部分,我們將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的多樣性以「心理測驗」的趣味形式呈現給教育界的夥伴。展覽部分則是使用「Gather Town」網頁呈現跨領域計畫的實施成果。

➤ 《美・拾堂:怦然心動的美感料理法》線上成果展入口網站

2021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成果展|宣傳影片

線上講座及工作坊

《美・拾堂》展出期間亦搭配舉辦三場線上主題講座、三場線上工作坊、以及兩場深夜閒聊。邀請教師與教育界的夥伴分享執行跨領域美感課程的經驗,也邀請多位熟悉跨界合作之藝術家與專家學者,跟與會觀眾進行專業交流。

2021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成果展|紀錄影片
工作坊創作成果
工作坊創作成果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視覺設計Lan Visual Design
美術指導陳怡璇
視覺執行石姸心
網站工程適才科技
影像團隊波乘 PoCheng Studio
專案經理呂芳萱
製片黃健哲
導演吳季軒
攝影陳昱瑋
攝影助理林于傑
燈光助理吳宗旻
美術王薰慧
美術助理林妍汝、姜盺伶
道具設計黃倫
特別演出李心瑜、丁紫芸
剪接黃健哲
調光吳函庭、張子祥
動畫Tino
音效設計范俊睿
特別感謝華正函、程鼎暘

博物館數位學習資源應用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委託,以館內數位學習資源為基礎,與高中教師共同開發一款教案,並舉辦三場教師研習加以推廣,在過程中也邀請具數位學習資源教案開發經驗的教師分享開發歷程。害喜和臺史博一起帶著博物館資源走進地方、協助教師將博物館資源融入自己的課程,期待藉此縮短博物館與教育現場的距離。

  • 教材與教案
  • 108課綱
  • 歷史教育
  • 博物館教育
  • 學習手冊
  • 共備共學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年份

2021

工作方法

害喜與教案開發老師歷經多次共備,先共同盤點數位學習資源、思考數位學習資源如何應用至教學,再協力完成教案開發與教材編寫。我們辦理了三場教師研習,透過研習中實際的教案操作,提升老師們在教學中融入資料庫的意願。

此外,害喜邀請具數位學習資源教案開發經驗的老師,透過前期共備,與老師一起梳理過往的開發經驗,再透過這些教案開發心法的分享,開啟研習老師對教學的想像。

工作內容

開發數位學習資源教案

開發教師/林立婷

害喜與開發教師透過多次共備,以博物館的數位學習資源為基礎,開發出一款適合高中階段、探討影像產製背後權力關係的教案與教材。

推廣博物館數位學習資源

害喜辦理三場教師研習,在研習中與教師們一起試作教案,並協助教師們產出合用的教學模組,實際帶回自己的課堂上使用。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教案開發林立婷
研習講師郭品禎、汪雪憬、周維毅
視覺及動態設計石妍心
美術指導陳怡璇
(按筆畫排序)

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暨主題座談會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於2021年3月27日執行第四次「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以「反省・記憶」為主軸,企盼平復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的傷痕同並邀台灣社會一同正視這段歷史,藉此思考、構築轉型正義工作對於下一個世代台灣社會的價值。同時接續儀式,於3月27日下午、3月28日全天在凱達大飯店舉辦系列主題座談會,針對政治暴力創傷、不義遺址的保存,以及探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的邊界等主題,來說明促轉會研究成果並進行公共對話,並於座談會最後以「轉型正義工程再定義」為題,邀請四位公共知識份子共同探討未來轉型正義工程的可能方向。

  • 轉型正義
  • 人權
  • 公共溝通
  • 學習手冊
工作項目

機構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記者會與公開儀式、講座規劃執行

委託單位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年份

2021

工作內容

主視覺設計

為回應活動主題《反省.記憶》中「讓過去成為此刻」的期待,主視覺中使用兩種對比的元素帶出「歷史」和「未來」交會的意象。

#對比的元素

以黑白色的波紋圖樣暗示動盪、邊界模糊、令人不安的過去;以反光的多面體暗示一個更加透徹、界線明確的共同體。

#穿越框架的百合

已發生與未發生的分鏡彼此包含,百合花則從不同的分鏡生長出來,串連起不同的元素。

#是指向歷史的百合,也是播音放送

我們期待主題座談會是面向大眾的,因此選擇現代、明亮的視覺語言,期待用比以往更開放的姿態邀請大眾參與討論。

活動相關影片

宣傳影片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宣傳影片

旁白文字選自保羅策蘭(Paul Celan)詩作 Corona

畫面節選自促轉會檔案影像

*影片中所出現的畫面片段,來自促轉會照片與成果推廣影片,影片來源依序為:《促轉會第三次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影片》、《伍保忠之子六張犁尋父》、《流麻溝女思想的》、《促轉會不義遺址小旅行_安康接待室紀錄》、《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第一次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紀錄》、《促轉會不義遺址小旅行_青島東路三號與馬場町紀錄》

儀式影片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前導影片

反省記憶——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精華紀錄

場次一、《凝視・政治暴力創傷》

場次二、《不義遺址保存——轉型正義概念下的空間敘事、歷史記憶與法制規劃》

場次三、轉型正義概念下「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的邊界   

場次四、圓桌論壇《轉型正義工程再定義》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儀式設計廖音喬
影像導演蔡弦剛
動態攝影劉哲均、程鼎暘、劉上維(空拍)
影像旁白張釋分
聲音設計馮志銘
平面攝影景軒映像、陳怡璇、胡瑋婷
出版品攝影leejuanshow
特別感謝黃昶智

嘉義市立美術館校園藝術推廣委託服務案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1年接受嘉義市立美術館委託執行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以嘉義豐富的自然林業和豐厚的文化脈絡出發、「我的森林美術館」(guá ê sim-lîm Bí-su̍t-kuán)為題,邀請五位青年藝術家,以自身的創作脈絡出發為嘉義市的五所學校規劃藝術課程。本計畫期待參與同學藉由藝術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文化,梳理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自然的關係。課程結束後,同學作品於嘉美館四樓文化沙龍展出,並由同學親自進行作品導覽。此計畫著重課堂中的過程和體驗,由藝術家帶領同學練習抽象思考,並透過身體經驗轉換成具體的創作。

  • 視覺藝術
  • 在地文化
  • 體驗
  • 創作與表達
  • 教材與教案
  • 共學
  • 美術館教育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

委託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年份

2021

工作內容

害喜在此計畫中,邀請五位青年藝術家分別與北園國小、垂楊國小、玉山國中、嘉義高工及嘉義高商等五所學校合作;參與的班級包含特教、國小、國中和技職階段等不同特質與學習階段的同學。

藝術家透過和校內老師共學共備,發展出以不同媒材與嘉義在地文化對話的課程。同學在各個課程中學習以五感體驗、攝影小誌、建築設計、編織技藝和空間測繪等方法,觀察並轉化美術館與嘉義在地的文化蘊含。

因受疫情影響,其中三所學校改以線上課程進行。害喜在計畫中協助藝術家與學校教師將課程轉為線上形式。希望即便疫情嚴峻,同學也能在家中進行藝術學習和創作。

北園國小 X 郭孟柔

課程以成為〈樹超人〉做為核心發想,圍繞在關照同學與樹木、植物、環境之間的關係。課程中,藝術家帶領同學製作樹超人的披風、盾牌和帽子。以豐富的知覺、視覺、觸覺感受,讓同學體驗和感受各式媒介的創作手法。課程最後,同學穿戴著自製的披風融入校園,感受自己成為「樹超人」、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垂楊國小 X 張卉欣

擅長小誌製作的藝術家張卉欣,以〈旅人日誌〉為課程主題,邀請同學化身為旅人與自製的小旅伴一起旅行、想像旅途中的發生的事件,並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旅行日誌。同學在課程中透過撿拾、拓印和拍攝等過程重新認識校園環境,再以拼貼和編排等手法,將想像力茁壯成為充滿回憶的紀錄。

玉山國中 X 施佩君

在課程〈住在森林裡〉,同學從對環境的觀察出發,藉由顯微鏡觀看植物的細部構造,再透過重現植被分布的平面描繪,轉化成3D建築結構。疫情期間,同學們雖然無法以小組完成作品,但仍各自於家中以小組其他成員繪製的設計圖,使用手邊可得的現成物搭建森林中的屋舍結構;在有限的資源下完成各具特色的森林建築。

嘉義高工 X 田倧源

〈感官測量〉課程專注在環境中現象的描述與捕捉,企圖讓同學自行開發屬於自己的描述系統:透過製作特殊的「感官測量儀器」,擷取環境中更細微的感官線索。同學在課堂中經歷開發、修正與解決問題,體驗團隊合作與產品設計的流程。雖然可惜因受疫情影響,同學無法實際將感官測量儀器完成,但藉由產品說明書的設計和編排,仍可一窺同學具想像和實驗性的嘗試。

嘉義高商 X 吳有容

擅長編織的藝術家吳有容所規劃的〈公園散步〉課程,期待藉由帶領同學至嘉義公園實地踏查,以及認識嘉義公園相關館藏,逐步引導同學融入前輩畫家的經驗,進一步轉化自己對於環境的認識與體悟。雖然受到疫情衝擊,同學僅能在自家進行線上課程。但也因此,同學們開始重新檢視居家環境的風景、物件與窗外的景色,再以編織技法重組與編排日常景物的照片。同學們透過創作,從最熟悉的環境挑戰視覺的想像和可能性,也記錄下自己於疫情時期的心境與生活狀態。

成果展示

本次參與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之五校同學創作成果皆在計畫尾聲於嘉美館以「我的森林美術館」(guá ê sim-lîm Bí-su̍t-kuán)為題展出,與大眾共享嘉義在地創作能量,更透過同學親自導覽,讓同學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

《我的森林美術館》成果展邀請卡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藝術家郭孟柔、張卉欣、施佩君、田倧源、吳有容
合作教師北園國小 蘇念慈、郭仕芸
垂楊國小 劉昭蓉
玉山國中 張銘修 
嘉義高工 張庭嘉、陳麗雯 
嘉義高商 謝依樺
課程助教何柏儒、王姿雯
動態影像存在映像工作室
特別感謝黃瀚嶢、陳珈琳、張庭嘉、施樺珺、施映君
(按筆畫排序)

移動人權特展策展研究暨規劃及展覽設計製作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0年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移動人權特展策展研究暨規劃及展覽設計製作。本計畫是以2020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所辦理「移動人權」共學培力講堂為基礎,邀請15個NGOs展開長達一年的共學過程,並延續前一年度對移動人權議題的討論,共同轉化成「移動人權特展」的策展行動。

  • 人權
  • 知識轉譯
  • 公共溝通
  • 共學
  • NGO
  • 移工
  • 展覽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0-2021

工作方法

害喜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移動人權特展展覽製作委託後,先著手進行15個NGOs的研究訪談,了解NGOs對展覽的想像並建立共識;規劃三場次的策展工作會議,與NGOs一起共學討論移工議題、聚焦展示內容,最後透過四場的策展工作坊,與NGOs一同規劃展示手法。藉由共學,害喜與NGOs一起梳理在台移工30年來的人權處境,將其轉譯成展覽,與觀眾一同思考個人與移工處境的關係。

工作內容

前期訪談

害喜於策展前期拜訪了15個NGOs,除說明策展工作外,也了解NGOs對展覽的想像,藉此凝聚夥伴們對展覽的初步共識。

共同策展

在策展工作會議中,害喜與NGOs藉討論移工關鍵字,聚焦出展覽各展間的核心內容之後,害喜進一步與NGOs透過工作坊規劃展示手法與內容,共同書寫展板文字與盤整展品。

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展覽四大單元包括《凝視-生活空間的再發現》、《現場-不可見的風險外包》、《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閱讀間》等分區展示,呈現移工在臺灣的日常生活、勞動處境、非政府組織團體如何和他們一起爭取權益,乃至梳理臺灣的移動人權運動史。

教育推廣

為使展覽能觸及更多民眾,害喜與NGOs共同規劃了五場教育推廣活動,透過講座、朗讀會、共學工作坊、電影放映,以及展覽導覽的多元形式,將移工議題推廣給樂齡長輩、高中生及年輕世代認識。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協辦單位天主教會新竹教區越南移工移民辦公室、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台灣人權促進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fa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全國家戶勞動產業工會、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附設海星國際移工服務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越在嘉文化棧、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共同策展林正尉、鄭安齊
插畫設計croter
視覺執行石妍心
展示設計廖音喬
展務規劃董育廷
展務執行陳人碩、賈茜茹、陳柏爭、許少軒、張洳瀞、蕭家棋
聲音設計馮志銘
動態影像廖建華、黃令華
展場攝影李阮修、張玖兆
手冊翻譯陳珮瑄

不義遺址主題學習行動教具箱製作暨校園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0年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不義遺址主題學習行動教具箱製作暨校園推廣計畫。本計畫是以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年及2019年邀請藝術家、創作者及公共教育工作者共學成果為基礎,邀請9位創作者、12位種子老師展開長達10個月的共學過程,針對各級學校不同領域及學科需求,開發適合教學現場運用之6款人權素養教具箱。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跨學科
  • 知識轉譯
  • 教具箱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人權議題課程開發執行、教具箱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0-2021

工作方法

在兩屆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計畫後,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害喜將創作提案開發成教具,讓創作者的成果能進入教學現場,協助老師們進行人權議題教學。害喜團隊協助博物館媒合創作者與各個學習階段的種子老師,於開發前期陪伴雙方進行四天共備,並歷經全台15場次的試教、無數次的線上討論,一起產出6款以不義遺址為主題之教具箱,以及適用教具箱的7款教材與教案。

工作內容

共學共創

害喜協助創作者、種子老師建立共學社群,透過多次共備,與雙方一起摸索教學現場的需求,將創作者的成果共同轉化成適合老師教學使用的教具。

進班測試

害喜與創作者、種子老師一起走進15個班級測試教具雛形,藉觀課與議課收攏教學者與同學的體驗回饋,並協助雙方持續討論,將教具修正為更理想的教學工具。

開發成果:「昨日招待所」人權素養教具箱

以不義遺址史蹟點空間歷史與歷史記憶為基礎,害喜協助創作者、種子老師共開發6款人權素養教具箱、7款教材與教學資源,並以「昨日招待所」為題,期待教具能帶領同學靠近不義遺址,並對白色恐怖歷史共感。

➤ 計畫網站:昨日招待所——人權素養教具箱

■ 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合作開發:米奇鹿、郭希瑜

為了協助國小階段的孩子也能理解白色恐怖歷史,創作者與種子老師建立了「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流程。

■ 巧克力2號店

|合作開發:施懿容、劉思慧、彭心儀、陳玉綸

設計者以人人都愛的巧克力為引,邀請同學在不義遺址上開設巧克力店,並試著與不同立場的顧客互動,讓同學理解更多談論歷史的觀點。

■ 行過黑暗之路

|合作開發:陳臻、李雅雯、蘇佩君、林淑華、黃一軒、張釋分

身體記憶,往往比文字學習來得更深刻,這款教具以「地墊體驗」為核心,讓同學用身體感受關押、審訊、判決的白色恐怖處置流程。

■ 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

|合作開發:雪克、杜可瑜、葉桑如

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同學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受難者遭受的不當處置。

■ 尋人啟事

|合作開發:周武翰、張綺君、蕭唯善

藉由與學校日常有關的1950年代真實人物故事,讓同學們對白色恐怖產生好奇,進而重建空間記憶。

■ 新生

|創作者:王河洛、應元宜,種子老師:蘇健倫

透過桌遊,帶領同學體驗政治受難者的牢獄之途,並認識偵訊、審判、到執行的空間與情境,藉此對這段歷史「有感」。

線上發表

害喜規劃教具箱「開箱」成果發表,邀請創作者、種子老師分享開發歷程與成果,並建置線上展場,讓開發團隊與有興趣的老師有機會深入交流。

進校推廣(研習、共備)

為推廣6款教具箱給教學現場第一線老師,害喜共辦理四場教師研習,邀請開發團隊分享操作經驗與開發過程,並帶領老師們體驗課程操作。
研習後,害喜陪伴20組通過教具箱借用申請的學校老師共備,協助老師們充分準備課程。

視覺設計

視覺中心的箱體融入了白恐時期招待所的建築特徵,周圍彼此相連的六處場景,對應了計畫中六款教具箱的特色;並以等待被開啟、解鎖的姿態,邀請使用者前來發現空間歷史。

主視覺形象動畫(完整版)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創作者米奇鹿、施懿容、劉思慧、陳 臻、雪 克、周武翰、張綺君、王河洛、應元宜
種子老師郭希瑜、彭心儀、陳玉綸、李雅雯、蘇佩君、林淑華、黃一軒、張釋分、杜可瑜、葉桑如、蕭唯善、蘇健倫
插畫與動畫設計饒予安
行銷協力施懿容
動態影像 施郡欽、劉千鈺
記者會直播歐諾影像
教具攝影leejuanshow

「塵與時」(A Handful of Dust) 展覽設計製作委託案

計劃簡介

害喜接受國立臺灣美術館委託,執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館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示規劃與展覽專書設計與印刷製作。「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一檔國際巡迴展,由英國策展人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以曼・雷(Man Ray)1920年在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的工作室所拍攝的一張神祕灰塵照片作為展覽的起點,66組作品中廣納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後至1960、70年代西方觀念藝術的影像呈現、繪畫與攝影交互辯證的作品,以及現代戰爭與災後的影像。展覽當中較為近期的作品,則多以當代藝術的觀點與創作方法,詮釋如今更為迫切的人類命題,或直指攝影行為與影像技術的重大轉變。

  • 視覺藝術
  • 美術館教育
  • 出版品設計
工作項目

展覽企劃、展場設計、書籍設計印刷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年份

2020-2021

工作內容

展示

本展穿梭在新聞攝影、戰爭攝影、空照圖等不同形式與時代背景的影像中,而灰塵也不再只是被人類遺留下的物質痕跡,當它納入了時間的概念後,微觀卻打開了重新思考所處世界的新視角。

設計概念

設計團隊依循著展覽架構的思考,以Dust Breeding這件作品為設計概念的起點。標準字上的紋理是設計師刻意將紙揉來揉去,摻入一些時間痕跡的巧思,主視覺的線條則呼應著攝影作品中的圓弧,也暗示著人類無論在宇宙或居所中都曾留下時間的軌跡。整體視覺使用簡約的顏色和裝飾設計搭配排版及展場的沈穩風格,希望觀眾或讀者能夠如日常般地放鬆心情,放緩腳步感受作品。

展覽專輯

專輯的圖版和文字是前後分開的,翻著書也像是一個人安靜逛展,也能感受身邊真實存在的時間與空氣。專輯書衣和邀請卡使用聯美紙業 Inter-States Paper 的法國香榭紙,蓬鬆粗糙富有紙張纖維手感,充滿厚實溫暖的人文氣息。內頁的圖版和文字則分別使用白玉紙、雪松紙。白玉紙可忠實呈現攝影作品的細節,但閱讀起來舒服不反光,平平順順沒有距離。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規劃執行害喜影音綜藝
視覺設計 陳臻、黃郁慈、陳怡璇、陳姝蒨
展示執行宣言製作、張懿
展場燈光牧晅
影音設計景軒映像 Viewfinder Studio
展場攝影景軒映像、其育記
出版品攝影leejuanshow

新北市立美術館109年度藝術STEAM教案開發暨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0年接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執行「新北市立美術館 109 年度藝術 STEAM 教案開發暨推廣計畫」。此計畫為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前之教育推廣與培力計畫;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集新北市幼兒園、國小、國中和高中職等各級學校教師、害喜邀請藝術家並進行媒合,以新北市地域特色或美術館典藏脈絡為主軸,共同開發15案以藝術為核心的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工程、Art藝術、Math數學)課程教案。此年度開發之15則教案完成後另編輯成果專輯,作為未來美術館的教育工具包。

除教案開發,害喜也辦理4場「藝術探險工作隊」與2場「一日美術館建築師」校外活動。由合作藝術家帶領同學走出校園,從藝術家的視角認識自己所處的城市、透過實體活動共創美術館經驗,建立自身關於美術館的獨特記憶。

  • 視覺藝術
  • 跨學科
  • 在地文化
  • 體驗
  • 創作與表達
  • 戶外活動
  • 教材與教案
  • 學習手冊
  • 美術館教育
  • 108課綱
  • 成果專輯
  • 小旅行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戶外藝術與田野課程開發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學習手冊開發製作、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書籍製作出版

委託單位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年份

2020

工作方法

為凸顯由美術館推動STEAM教案開發的主體性,本計畫的教案開發方向,除回應STEAM教育向來強調的團隊合作、創造力、科技素養與批判性思考等理念,亦納入當代藝術跨領域的特質與工作方法,發展以藝術為本體出發之系統性課程。

為達成本計畫「跨領域」及「回應在地主體性」的教案發展方向,害喜和本身創作就在關懷與回應在地產業、人文歷史並有多元媒材經驗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合作。藉由不同領域藝術家的長才,透過密集的共學共備,不僅發展能反映新北市人文地理的藝術STEAM教案,也建立由美術館、藝術家講師與學校教師共構的藝術教育社群。

工作流程

藝術STEAM教案開發15案

本計畫合作之藝術家專業與課程開發成果橫跨攝影、陶藝、聲音、數位、電力、光影、建築、戲劇、傳統剪紙、材質研究、生物藝術等不同領域。完成之教案另行推廣至新北市27所學校實施。

點此觀看完整 教案開發成果

公眾參與展示計畫:藝術探險工作隊

本計畫將幅員廣大的新北市想像為藝術銀河系,各區都是風格獨特的行星,擁有豐富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發展,形成多樣且獨特的地方特色。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計畫參與學校的同學組成4隊「藝術探險工作隊」,跟著藝術家一起進行星系探險與「藝術採集」,從藝術角度認識新北市的文史地理,也讓整個新北市都成為美術館的延伸。

合作藝術家|夾腳拖劇團團長 吳易蓁、羅婉云、新興糊紙文化、並蹦俱樂部

特色主題教育活動:一日美術館建築師

本計畫於2020年秋季週末在新北市立美術館工地舉辦2次「一日美術館建築師」體驗活動,邀請課程開發學校師生參觀正在興建中的美術館建築。害喜邀請營造團隊為師生進行工地導覽,再由藝術家帶領同學發想美術館建築樣貌。所有參與本次活動的同學,皆獲得專屬「限量美術館工地安全帽」一頂,提升同學對美術館的認同並創造群體的美術館經驗。

合作藝術家|陳宜艷

工作夥伴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新北市立美術館籌備處
協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召集學校新北市立板橋區中山國民小學 王健旺校長
新北市立青山國民中小學 王如杏校長
新北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沈美華校長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藝術家江俊毅、吳易蓁、李佳倩、並蹦俱樂部(徐建宇、楊清雯)、官妍廷、林沛瑩、于沛廷、許岑竹、陳宜艷、陳敬寶、黃瀚嶢、新興糊紙文化(張宛瑩、詹昱筑)、曹存慧、賈茜茹、盧藝、陳欣彤、羅婉云
合作教師中和國小附幼 林筱婕、黃筱婷、中山國小附幼 陳又慈、黃彥儒、民安國小附幼 劉于綺、蕭曉蓮、張睿恩
大觀國小 林凱莉、黃冠逸、復興國小 王燕昭、新莊國小 張琬湄、中山國小 劉美玲、復興國小 林岑怡、呂晟智、蘆洲國小 陳盈君、民安國小 蔡宗翰
福和國中 吳宣萱、游允赫、何茵庭、青山國中 陳美如、張益明、張晨昕、桃子腳國中 李宜珍
三民高中 王英儒、板橋高中 田憶萍、林麗雲、中和高中 吳嘉珮、陳欣怡、黃欣儀、黃采誼
共備教師李偉琪、謝明栖、林文璋、曹崇禮、陳又慈、溫仙賢、葉長青、蔡宜芳、盧建宏
企劃執行 詹子琦、賴佩君、應元宜、黃顯雅
視覺設計陳怡璇
成果策展應元宜
展示空間設計廖音喬
動態影像萬事屋影像制作
課程攝影陳怡璇、曹瑋軒、能仁家商攝影隊同學、SYAX image、林治文
特別感謝大舟遊艇股份有限公司TC YACHT
育德國小林朝隆校長、八里國小陳木琳校長、濂洞國小黃恕懿校長、石碇國小魏千妮校長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楊孟凡經理、蔡典昇經理
久年營造|陳宏祈副理 
陳思含、李若玫、賴冠旭、楊子瑩、闕巧婷、陳亮伃

衛武營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暨講師共學工作坊

計畫簡介

害喜自2019年開始接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一同推動「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此計畫專為學生設計,由表演藝術工作者擔任業師帶領學生實際參與劇場,拉近青年學子與表演藝術的距離。計畫內容包含容易入門的「體驗課程」與能實際上舞台演出的「讀劇課程」,以及數本特別製作的青少年版節目手冊《Call Cue 青少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演出內容,提供師生及讀者不同角度欣賞劇場藝術。

  • 教育推廣
  • 對話
  • 劇場
  • 跨學科
  • 藝術介入
  • 體驗
  • 學習手冊
  • 共學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學習手冊開發製作、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年份

2019-2020

工作方法

「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自2019年開始,首先以兩週的「體驗課程」邀請學校師生走入衛武營。自2020年開始衛武營擴大規劃「讀劇課程」,串連劇場工作者、表演團隊與高雄在地師生,帶領青少年透過實作認識表演藝術,建立不同於教科書的學習經驗。害喜自2019年開始接受衛武營委託,於寒暑假舉辦「共學工作坊」,媒合業師及申請參與計畫之教師、說明體驗計畫之執行方法、價值與目標。參與「讀劇課程」之學生將於「讀劇發表會」時在衛武營廳院演出,演出流程比照正式進退場方式。此計畫不以戲劇演出成果為目標,而著重於體驗的過程;我們期待學生不只能透過參與此計畫認識表演藝術,亦能從中重新探索自己,並找到觀看世界的不同角度。

工作內容

共學工作坊

害喜透過於寒暑假舉辦的共學工作坊媒合業師及學校教師,亦邀請衛武營工作團隊、表演藝術工作者,以及戲劇學專業講師,深入淺出地介紹劇場工作、帶領教師體驗表演藝術、認識衛武營當季演出劇目,並且共備課程。

體驗課程

體驗課以兩週的微型課程形式規劃,從演出前聆賞、欣賞演出、演後討論,循序漸進帶領學生欣賞衛武營當季週末午場節目。節目欣賞前一週的課程由業師與學生分享節目內容並講述劇場基本概念,節目後一週則針對該節目內容與同學進行深度討論,增進學生欣賞表演藝術與理解社會的能力。

讀劇課程

「讀劇課程」由表演藝術工作者擔任業師,與各校老師共備每週兩小時、為期九至十二週的課程。演出劇本由業師與同學共同決定,學生在業師引導下學習用肢體與言語表達自己,也發展對戲劇的掌握與理解,並積極嘗試各種可能性。學生在排練過程中不只學習以聲音敘述生命故事,亦學會同理、溝通與理解他人。

讀劇發表會演出

讀劇發表會於衛武營戲劇院演出,流程比照正式演出進退場方式,使參與師生有機會認識劇場後台工作。參與的學生不僅得以透過登台演出獲得不同的視野,更在課程中透過經典文學探索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嘗試錯誤的勇氣。

青少年版節目手冊

為更加完善課前認識與課後引導而特別製作青少年版的節目手冊《Call Cue 青少年》,內容包括衛武營小史與當季節目基本資訊,並加入適合青少年自行參閱的延伸閱讀材料,或適合老師自行利用課堂操作的體驗方案。透過插畫家對戲劇的詮釋以及編輯團隊為各檔節目精心設計的引導提問,此手冊讓學生對衛武營的地理、歷史背景,以及劇場藝術有更多的認識。

線上閱讀連結

春/夏Call Cue 青少年.pdf
秋/冬Call Cue 青少年.pdf

工作夥伴

2020 劇場藝術體驗計畫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業師不可無料劇場、張釋分、陳芝藟、黃琦勝、楊雨樵、魏子斌
課程助教吳孟欣、郭孟柔、陳德萱、蔡濟安
體驗課參與學校三民家商、中正高工、中正高中、台南一中、北門高中、高雄高工、新興高中、新豐高中、道明中學、嘉義高商、福誠高中、鳳新高中
讀劇課參與學校三民高中、文山高中、中正高中、高師大附中、鳳山高中、中正國小、鳳西國小
特別感謝吳姍蒲
動態影像藍斯燈影像工作室 Bluesten Studio
(按筆畫排序)

2020 青少年版節目手冊《Call Cue 青少年》

作者春夏版:李明霞、林姵菁、張凱伊、陳亭聿、楊雨樵、劉佳旻、賴柔蒨
秋冬版:林姵菁、張凱伊、陳亭聿、劉佳旻、賴柔蒨
插畫家春夏版:周依、芳安、桑拿大可、高妍、陳怡璇、陳瑞秋、陳繭、楊綠早、貓魚
秋冬版:A ee mi、Sic Lee、いくいく小高潮色計事務所、于小鷺、小人人、小宅武巴、日安焦慮、林家棟、欣蒂小姐
手冊顧問春夏版:朱芝屏、吳政融、湯云瑋、黃一軒
秋冬版:朱芝屏、湯云瑋、黃一軒、蔡純瑋
手冊主編蔡雨辰
設計陳怡璇
校對蔡喻安
印刷晶華彩印
製作沃時文化、害喜影音綜藝
(按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