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SEEK AUDIOVISUAL ART FACEBOOK

富邦文教基金會影像教育系列講座與課程規劃

計劃簡介

害喜團隊受富邦文教基金會委託,以「青少年發聲獎」攝影組為核心,協助規劃年度影像教育課程與藝術家講師培力。「青少年發聲獎」經過十多年的累積,逐漸轉換成以課程為主軸,進入各類學習場域開發多樣化協作機制的方案。害喜在本計畫中,協助富邦文教基金會以現今青少年的影像使用習慣為基礎,規劃系列課程,與講師共備教學內容,並於教學現場提出回饋。

此外,配合富邦文教基金會2014年開辦的「全國高中職巡迴電影學校」計劃,害喜協助規劃執行影像教育系列講座,以及電影教材編輯、設計與印製。

  • 影像教育
  • 藝術教育
  • 青少年
  • 對話
  • 機制創新
  • 展覽規劃

工作項目

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戶外藝術與田野課程開發執行、藝術家講師培力、影像教育系列講座規劃、電影教材編寫及設計印製

委託單位

富邦文教基金會

年份

2017-迄今

工作內容

青少年發聲獎攝影課程

有別於坊間常見的攝影講座課程,本計畫希望青少年學習影像創作的過程能伴隨大量且多元的討論,故以年度為規劃期程,前期課程於上半年廣泛招募對影像創作有興趣的青少年,分階段參與不同形式的影像創作工作坊,並於暑期進行異地田野營隊,藉由實地走訪探查,摸索透過影像呈現觀點的可能性。後期則進入由藝術家、影像評論者所帶領的小班制討論課程,最終於隔年帶領青少年規劃與執行展覽。

藝術家講師培力

運用青少年發聲課程為主軸,與青年藝術家共同思考藝術家如何成為教學者之可能。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共學課程後,各藝術家以個人創作為方法,一同討論、開發課程,於後續的教學現場進行測試與實作。

藝術家田倧源於關渡美術館執行現地製作工作坊《我想對美術館說一句話》,圖為復興高中美術班參與同學課程成果

影像教育系列講座

以基金會長年運作之高中職巡迴電影學校為基礎,辦理「如果電影銀幕就是電子黑板」影像教育系列講座四場,與社會大眾分享在高中職推動電影與影像教育的理念及實務成果。講座主題包含文化工作者如何介入教育現場、國際影像教育案例、台灣的影展以及影像創作者與青少年互動的經驗等各面向,梳理台灣在地的影像教育工作經驗。

電影教材編寫設計印製

人權電影教材

為深化影像教育,規劃編輯轉型正義、人權議題相關的電影教材。本次教材製作挑選了三部電影:《超級大國民》、《第六十九信》、《借問阿嬤》,類型含括劇情片、實驗類短片與紀錄片,影片題材觸及台灣白色恐怖、德國納粹、英國特務與集中營生還者等二戰記憶。藉由邀請合適的電影相關研究者,以電影語言為經,觸及之人權議題為緯,試圖開展出兼具影像美學分析與歷史意識的電影教材。

短片巡迴教材

延續人權電影教材的編輯經驗,嘗試開發適合於高中職巡迴電影學校使用的短片教材,期能讓課堂教師在教材與教學型態的選擇上,有更多元、彈性的組合。本次以遷徙、移動為主題挑選六部短片,分別為:《回程列車》、《年尾巴》、《爸爸的房間》、《妹妹》、《花山牆》、《移民》

工作夥伴

青少年發聲獎攝影課程

講師 朱盈樺、李旭彬、吳孟真、陳敬寶、黃建亮、曹良賓、鍾易庭
藝術家田倧源、李佳泓、吳梓安、林怡君、陳欣彤、陳郁文、張紋瑄、張卉欣、温淨淳
(按筆畫排序)

影像教育系列講座

講座主視覺設計 Neiba Design

電影教材編寫設計印製

作者 史惟筑、陳平浩、孫世鐸、雪克、湯以豪、蔡世宗、劉真儀
編輯王詩情、蔡雨辰、謝以萱
審稿林忠模、林怡秀、孫松榮、孫世鐸
印刷晶華彩印
(按筆畫排序)

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開發案——以不義遺址空間歷史為素材

計畫簡介

害喜連續於107、108年度承接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之「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案」與「不義遺址標誌傳播媒材教育推廣設計示範及成果特展」。本案接續這樣的工作成果,以108年度入選創作者(施懿容、劉思慧、米奇鹿、王韶薇、黃聖鈞)之提案作品為基礎,以不義遺址空間歷史為公共教育素材,進行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開發案。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社會對話
  • 博物館商品

工作項目

博物館商品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0

工作方法

接續兩屆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計畫,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害喜團隊將創作提案商品化,日後於在博物館商店進行販售,期許不義歷史的討論在離開展間後,有機會繼續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發酵。害喜團隊協助博物館媒合創作者,以施懿容、劉思慧、米奇鹿、王韶薇、黃聖鈞的作品為基礎,共同推進作品到商品之間的轉譯。產出的一系列商品沿用2019年成果展名稱《請你跟我走一趟》為主題,並以沒有表情的人臉作為識別符號,暗示生活空間中面孔逐漸模糊的發語者,也許是受難者及家屬、也許是加害者,透過遍佈包裝和陳列中的「沒有表情」來引起好奇。我們邀請大眾從一件日常用品開始,嘗試在生活中溫柔地談論困難歷史,一起「記得」。

工作內容

不義巧克力

手工巧克力禮盒/創作者:施懿容、劉思慧

「不義巧克力」為了開啟人們願意接觸白色恐怖議題的動機,從廣受大眾喜愛的巧克力著手,將不義遺址中難以述說的黑暗與苦澀,轉化為遺址鳥瞰造型的台灣苦黑巧克力。100%台灣可可製成的巧克力因其味苦,比起獨享,更適合與他人共同品嘗,同時閱讀包裝上的資訊,利用盒中地圖指認警總保安處、安康接待室等6處70年代政治受難者前輩走過的地點,從味覺開啟談論歷史的新方向。

有沒有之間 #WTTW

T-shirt/創作者:王韶薇

「有沒有之間 #WTTW」創作者王韶薇以T-shirt為形式推廣「不義遺址」與「白色恐怖時期下的黨國影響力」。衣服正面的東方四神獸「白虎」有著獨裁者身軀,如國家機器般在衣服背面寫下絕命判決書(擷取自受難者丁窈窕前輩之判決書),加上隱藏其中的極樂殯儀館廣告,邀請人們透過穿上歷史的行為,在現代民主社會的城市伸展台,展示過去無法改變的歷史,避免威權神獸再現的未來。

新店溪首排

隨身面紙包6入組/創作者:黃聖鈞

「新店溪首排等你買」建案廣告面紙,擷取黃聖鈞在展覽中的創作周邊,藉由大眾對水岸建案的嚮往,在新店溪沿岸的不義遺址規劃虛擬建案,以當年政治犯等候判決的軍法看守所為起點,回溯馬場町、川端橋、水源地、水源路與安坑五處刑場的歷史。使用面紙時,或能隨手閱讀裡頭的小卡內容,認識新店溪畔鮮為人知的刑場歷史。

馬場町沒有馬

旅行箱套/創作者:米奇鹿

「馬場町沒有馬」為創作者米奇鹿於展覽中展出的版畫作品,以具有濃厚社會運動性格的版畫作為形式,將不義遺址馬場町的空間歷史,轉化為五至七歲的小孩都能理解的直觀視覺語彙。為保留原作版畫視覺震撼篇幅與展示性,商品選擇轉化為旅行箱套,並連結旅行的功能,邀請人們走一趟馬場町,在今日市民休憩的河濱公園中,遙思政治受難者於此命殞的空間歷史。

請你跟我走一趟

金屬徽章及磁鐵開瓶器/創作者:害喜影音綜藝

「請你跟我走一趟」系列金屬徽章,重繪已不復存在或不易指認的歷史空間,包括刑警總隊、東本願寺、青島東路三號、華山貨運站、六張犁牧區、新生訓導處等6處地點,分別對應50年代政治受難者從逮補、訊問、審判、轉運、埋葬、服刑的空間,另有少量景美看守所特別款。以扭蛋機「無法預期會獲得什麼」的商品形式回應受難者的經驗,透過收集不同地點,逐步拼湊出國家系統性迫害的全貌。

人權市集擺攤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執行害喜影音綜藝
合作藝術家王韶薇、米奇鹿、施懿容、黃聖鈞、劉思慧
行銷宣傳協力施懿容
產品攝影李阮修
(按筆畫排序)

嘉義市立美術館校園藝術推廣委託服務案

計畫簡介

害喜和109年正式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下稱嘉美館)合作展開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以嘉義市幅員小、氣候宜人、適於緩步而行的城市特質為基底、「四界行行,沓沓仔畫」(sì kè kiânn-kiânn, ta̍uh-ta̍uh-á uē)為主題,規劃藝術家進入校園以及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活動,讓藝術家、學校師生與一般市民,皆有機會透過藝術重新體驗、分享嘉義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精緻優雅的日常感覺。

  • 美術館教育
  • 小旅行
  • 視覺藝術
  • 在地文化
  • 體驗
  • 創作與表達
  • 戶外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戶外藝術與田野課程開發執行、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

委託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年份

2020

工作內容

校園藝術推廣計畫

在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中,害喜帶領五組青年藝術家進入北園國小、民族國小、博愛國小、民生國中、嘉義高中等5所在地學校,在5校各和一個班級展開為期連續5週、每週2節的創作課程。在課程開始之前,藝術家和校內老師先於暑假進行為期兩天的共學共備,發展以不同媒材和方法與嘉美館典藏品或嘉義在地文化對話的課程計畫。此計畫讓嘉美館和在地學校系統產生連結,凸顯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面向,不僅可以讓孩子從小就發現,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一座精彩、有趣的美術館,也可以讓孩子藉由藝術創作,開始認識自己、認識家鄉、認識世界。

北園國小 x 張卉欣

北園國小的系列課程以「一起做一本書」為主題,帶領同學進行一系列的攝影創作課程,本次參與的同學為天使寶貝班的特教生,從藍晒體驗、肖像攝影,到以手撕的方式解構人臉與畫面並重新組合、拼貼,和嘉美館典藏品的畫面與色彩相對照,再將每週製作的小作品逐一裝訂,完成屬於自己的小冊。

民族國小 x 不可無料劇場

民族國小的系列課程以「小人兒美術館導覽」為主題,與嘉美館的典藏品相互對應,從探索空間與聲音、人物與畫面到時間與空間等,帶領同學進行肢體表演的系列創作課程,一同探索在語言之外,身體如何作為傳達的媒介。

博愛國小 x 施佩君

博愛國小的系列課程以「在木都造一個屋」為主題,從認識林業、榫卯結構、解構課桌椅到搭建空間,引領同學進行木結構創作課程。木業曾經是嘉義最重要的產業,也是嘉義許多藝術作品中重要的場景,因此希望同學能透過大量的實務操作,認識木頭這項材料,進而開啟同學探索生活周遭所見的渴望。

民生國中 x 蔡濟安、陳孟慈

廟宇不只作為連接信仰的場域,也是文化跟歷史傳承的重要媒介,反映了嘉義在地的風土民情。民生國中的系列課程以「我的神獸好朋友」為主題,從初探廟宇裝飾意義、思考日常與信仰的連結到具象化自己的神獸好朋友等,帶領同學進行塑造神獸角色的系列創作課程。

嘉義高中 x 馮志銘

嘉義高中的系列課程以「一場遊戲一場聲」為主題,以嘉美館典藏品為靈感,引導同學從劇本發想、聲音設計到音軌錄製,一步步完成獨創的在地聲音場景劇。

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阿里山

兩場「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分別邀請6位在地畫會老師參加,夏季的寫生活動帶領參與者前往阿里山,上午搭乘林鐵沼平線前往沼平站,並邀請前阿里山林鐵駕駛翁幸昭先生在周圍區域為參與者導覽,午餐後前往神木站並在周圍區域作畫。

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嘉義公園

秋季的寫生活動邀請參與者在嘉義公園作畫,描繪公園周遭的秋日風景。透過兩場寫生活動帶領參與者在嘉義周遭豐富的環境地景中走走畫畫,不僅體現畫都寫生傳統精神,也期待藝術能夠成為在地民眾日常生活。

成果展示

本次參與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之學生創作以及踏查寫生作品,皆在計畫尾聲於「四界行行,沓沓仔畫」校園巡迴展中展出,與大眾共享嘉義在地創作能量。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策劃執行害喜影音綜藝
藝術家不可無料劇場、施佩君、張卉欣、陳孟慈、馮志銘、蔡濟安
課程助教郭孟柔、蔡咅璟
特別感謝吳姍蒲、施樺珺、倪祥、陳欣彤
(按筆畫排序)

不義遺址標誌傳播媒材教育推廣設計示範及成果特展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19年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辦理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的徵件及成果展。本計畫延續「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案」之工作方法,擴大不義遺址「共學社群」,募集十五位具公共教育、行銷推廣經驗的工作者,一同構思如何以影像、視覺設計或公共教育企劃為媒介,向社會大眾推廣不義遺址的空間歷史。企劃成果於2020年至北、中、南、東巡迴展出,結合教育推廣活動之辦理,推進社會大眾對不義遺址的討論。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轉型正義
  • 對話
  • 機制創新
  • 展覽規劃
  • 公共活動
  • 小旅行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19

工作內容

徵選創作者

擴大共學社群

請你跟我走一趟→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示範巡迴展

➤ 「請你跟我走一趟」線上參觀

註:
本展之線上環景導覽係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環耀實境製作。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創作者王河洛&應元宜、王韶薇、白哲、米奇鹿、邱睦容&蔡明岳、施懿容&劉思慧、洪瑋伶、張綺君、陳米靖、
陳冠宇、雪克、黃聖鈞
動態影像吳其育、黃湧恩
視覺設計陳臻、黃郁慈
展示設計廖音喬

影像焦慮展覽推廣活動企劃執行及宣傳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19年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影像焦慮》所規劃之公共教育案《盲點測繪》以尋找監視器覆蓋範圍之盲點為核心概念,回應主展的討論主軸,並聚焦於影像創作背後的社會框架,重新爬梳觀者與被觀者、攝者與被攝者位置的差異,以及影像如何製造「想像」與隱微的「窺視」關係。為促進觀眾進行整個知識面的討論,害喜邀請「Lightbox攝影圖書室」與「Giloo紀實影音」團隊協力群策,共規劃三場講座、三部影像放映,以及兩場教育工作坊,以不同形式拓展議題延伸的面向。

  • 教育推廣
  • 對話
  • 公共活動
  • 小旅行
  • 電影
  • 人權
  • 公共溝通
  • 創作與表達
  • 戶外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年份

2019

工作內容

講座 x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三場講座呼應展覽以攝影闡發影像議題的公眾性,分別以「空拍」、「影像技術」與「肖像監控」為核心規劃。除邀請該領域的專家分享專業觀點,每場也邀請《影像焦慮》的策展人及藝術家參與,搭建教育推廣活動與主展之間的對話與連結。電影放映之核心概念則與展覽主軸之一「監控與治理」相互映照,探討當今錄像與監控、人際社會、權力三者之間的關係。

放映 x Giloo紀實影音

三場播映皆包含專家映前概念導讀,提供基礎性影片及理念知識與觀眾,以利觀眾可以在觀影過程中快速掌握核心概念,另每場的映後對談,則以電影為基礎串接《影像焦慮》可討論的子題,以互為參照的方式讓主要展覽與周邊活動脈絡更明晰。

教育工作坊

兩場工作坊〈全景敞視裡的盲點測繪〉及〈踏查空間監控治理之術〉則引入監控背後的「人權」議題,探討「監控系統化的建立」如何分擔治理的壓力,「治理」又如何製造出監控逾越人權的模糊空間。

|教育工作坊一:踏查空間監控治理之術

〈踏查空間監控治理之術〉與研究者張維修及犬吉工作室(周武翰)一同策畫,透過實地走訪白色恐怖史蹟點的空間細節,認識過去國家如何運用這些空間監控治理。實地踏查的終點將來到刑警總隊,邀請學員共同繪製不同時期的臺北監控治理地圖,呈現臺北市監控治理空間的變遷。

教育工作坊二:全景敞視裡的盲點測繪

〈全景敞視裡的盲點測繪〉由害喜與田倧源一同規劃;藉由邊沁(Bentham)的環形監獄概念,帶領學員連結到傅柯(Foucault)的權力與空間規訓,再引導至當代利用監視器與人臉辨識的強化監控治理。第二部分則是透過「反凝視」將觀看權力的移轉,藉由新攝錄儀器的反制帶領學員探討並翻轉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本活動以「想對『美術館』說的一句話」以現地回應這種觀看的視覺,並作為反凝視的標語。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策劃執行害喜影音綜藝
工作坊藝術家田倧源、周武翰、張維修、張允菡
視覺設計陳臻
協辦單位Lightbox 攝影圖書室、Giloo 紀實影音

2019大臺北藝術節整合行銷宣傳

計畫簡介

害喜團隊於2019年接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委託執行「2019大臺北藝術節」整合行銷,以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走向_____》為主要內容,涵蓋《SNAPS 限時動態》當代藝術展演。害喜參與節目活動手冊設計與印製,並於後續擬定相關寄送點,規劃寄件數量與實際派送,以及安排兩則平面廣告刊登。

  • 教育推廣
  • 宣傳規劃
  • 公共活動
工作項目

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宣傳行銷規劃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年份

2019

工作內容

時程規劃

前期工作為募集節目、展覽資料,撰寫相關介紹並由編輯潤稿後,交付予筆譯進行中翻英。同時與設計、校方溝通整體設計方向進行提案。中期工作為彙整手冊文字、圖檔資料轉予設計師進行排版,與校方、設計兩端進行手冊校閱以及審核派送點。後期工作進入印刷製程,協助定稿印刷,進行宣傳點派送,並安排設計宣傳品兩色貼紙、兩期廣告定稿。

媒體行銷串聯規劃

2019年「大臺北藝術節」主打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走向_____》,為增加觸及表演藝術核心族群,本團隊安排10月刊、11月刊《PAR 表演藝術雜誌》的廣告刊登,分別以全節目廣告、單檔介紹作為內容。

宣傳手冊派送地點除校內各處室外,另擬定以臺北市及新北市(尤其為鄰近板橋地區)為核心地區,為各大專院校人文藝術相關系所、博物館與美術館、劇場、咖啡廳、獨立書店及相關藝文空間等進行派送。

「大臺北藝術節」節目手冊封面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設計合作方曲

2018世界人權日-人權教育推廣系列活動

計畫簡介

害喜團隊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規劃2018世界人權日教育活動與宣傳活動。2018人權日活動主題「在場・重現-台灣人權的時空之旅」希望參與者能自「在場」開始,在活動中接近「重現」的當下。當日活動包含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歷史場域AR/VR體驗、人權願景市集、人權音樂會、標誌不義-不義遺址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展講座及導覽、人權繪本兒童互動劇、2018沈浸式劇場《夜長夢多》以及人權劇本創作寫作松。教育活動部分,害喜協助館方規劃人權願景市集、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主題式導覽及人權音樂會。前期宣傳部分,害喜負責視覺設計及相關宣傳,透過活潑的視覺設計,搭配投放文宣、網路宣傳及亮點規劃,進一步推廣人權教育系列活動。

  • 教育推廣
  • 轉型正義
  • 人權
  • 戶外
  • 公共活動
  • 不義遺址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公眾視覺指引系統規劃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18

工作內容

教育活動規劃

・人權願景市集:在人權大道上規劃15個攤位,由人權館邀約機構參與,分為人權書展區、民間單位、教育單位區。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主題式導覽:與人權館導覽辦公室人員共同規劃三場合適之導覽主題、行程及參觀路線,安排訪客分批/分場次參觀。主題及內容結合園區常設展、當期特展及歷史建築空間。
・人權音樂會及茶敘交流區:邀請與轉型正義及人權關懷相關之音樂演出者於中正堂演出,同時提供茶點供民眾休憩。

宣傳活動規劃

透過活潑的視覺設計,增加台灣民眾對於「人權日」認知及接觸,主要受眾為15歲~25歲的年輕族群,透過校園管道及網路社群平台傳播訊息,進一步深化台灣的人權教育。前期宣傳著重於建立民眾對於人權日的認知與接觸,藉由投放文宣、網路宣傳及亮點規劃,進一步推廣人權教育系列活動。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視覺設計陳怡璇

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

計劃簡介

害喜於2017年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委託,辦理不義遺址標誌與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本計畫徵集二十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組成「共學社群」,透過工作坊、講座等活動陪伴創作者認識臺灣白色恐怖歷史與轉型正義理念,共同思考如何標誌、紀念不義遺址,並落實為示範設計。設計成果在2018年至北、中、南巡迴展出,讓設計真正成為社會大眾指認不義遺址的媒介。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轉型正義
  • 對話
  • 機制創新
  • 展覽規劃
  • 公共活動
  • 小旅行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年份

2017

工作方法

害喜在本計畫為人權館規劃新的創作徵件機制,以徵「人」取代徵「件」,以形成「共學社群」為重點工作。害喜扮演創作者與人權館間的關鍵橋樑,協助館方進行創作者培力,並透過多元知識交流活動推進共學共創過程的溝通對話,讓計畫成果不限於設計本身,而是讓更多創作者未來持續投入不義遺址相關主題創作。

工作內容

徵選創作者

害喜透過實體說明會、網站、文宣招募有興趣的創作者。徵選機制以徵「人」為主軸。申請者僅需提供個人資料、作品集及動機說明信,再由評審綜合評選出參與本計畫的創作者。

建立共學社群

害喜在計畫期間透過多元形式的知識交流活動,包含:辦理由政治受難者與研究者共同導覽的不義遺址小旅行、邀請專業人士與創作者討論不義遺址識別設計、不定期邀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分享、成立線上社群等,陪伴創作者認識不義遺址相關議題,打造自由的創作討論氛圍,與策展人、創作者共同建立共學社群。

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

二十位創作者分別從地景、空間、身體、文字、聲音和紀念性等角度切入創作,多元形式的創作成果經由害喜統籌設計,以「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於人權館、臺中、臺南巡迴展出,帶領社會大眾從藝術、建築、設計等文化面向,重新觀看身旁周遭的歷史空間而能進一步識別、標示不義遺址。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策展人賴依欣
創作者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田倧源、呂嘉萍、李佳泓、阮永翰、周武翰、林怡君、林盈潔、張博傑、陳怡璇、陳儀霏、陳德芩、陳臻、温淨淳、黃建達、黃郁慈、楊乃甄、詹喬鈞、賈茜茹、鐘雯齡
動態影像吳其育、黃湧恩
視覺設計陳臻、黃郁慈
展示設計廖音喬

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

計畫簡介

害喜團隊接受促轉會委託,負責規劃「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針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獲得賠償、「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獲得補償、「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回復受損權利之受難者之刑事有罪判決,依促轉條例第6條第3項規定視為撤銷。經過第一波撤銷1,270人有罪的公告後,司法院、國防部、警政署也都將依法辦理前科紀錄塗銷作業,讓這些人不再揹前科紀錄。儀式本身作為公告象徵,並且以國家身份針對過去戒嚴時期的國家暴力進行道歉。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公共活動
工作項目

記者會與公開儀式、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年份

2018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影像導演與拍攝 小勳
影像插畫陳德芩
儀式設計協力賈茜茹
特別感謝 鄭雯敏、林至曜、劉偉申

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不易・不義:看見白色恐怖

計畫簡介

本教育計畫與景美女中公民科黃苑婷老師合作,一同規劃多元選修課程「政策思辨」,目標透過法律、影像和空間三種不同面向切入,引導學生看見台灣公民身份的演進。課程規劃包含臺灣威權統治時期法律判讀、當代影像閱讀經驗,以及不義遺址空間探訪等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帶領學生認識何謂威權統治、白色恐怖與不義遺址。並藉由觀看《錢江衍派》影像創作,引導學生從紀錄片連結自身經驗,反身回望臺灣人在不同時代的境遇,進而同理不同世代的價值判斷。

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學生不僅能從中認識臺灣人權發展的歷程,亦能透過藝術家與影像評論的引導,看見威權統治對社會的影響。我們期待透過與體制內教師合作,將電影教育帶入校園,不僅讓學生透過電影學習,也同時培育教師帶領影像閱讀的能力。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跨學科
  • 知識轉譯
  • 公共溝通
  • 教材與教案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人權議題課程開發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合作單位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年份

2018

工作夥伴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講師黃苑婷、陳平浩
專案執行 洪芷寧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國家人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