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SEEK AUDIOVISUAL ART FACEBOOK

國立故宮博物院親子學習資源製作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3年接受國立故宮博物院委託,共同開發親子學習資源「幻遊神獸村—親子共遊任務」,鼓勵孩子於展廳內以自導式學習(Self-guided Learning)的方式參觀體驗,並在自主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博物館內的文物展品與歷史文化,創造獨有的參觀體驗。

「幻遊神獸村—親子共遊任務」以探索盒和學習手冊的形式呈現,結合故事情境、展間導覽、道具解謎、創意聯想以及知識傳遞,期待讓使用者能在其引導下自主學習,也讓故宮成為教學現場的延伸,提供親子更豐富多樣的共同素材。在學習手冊的設計上,特別將孩子使用的答題本以及家長使用的解答本進行內容串連,透過精緻的互動設計促進親子合作,強化自身的觀察力並放大在博物館內的感官經驗,讓學習資源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完成特定任務,也期待彼此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共同學習。

  • 兒童博物館學
  • 內容轉譯
  • 自導式學習
  • 學習手冊
  • 博物館商品
  • 親子共學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學習手冊開發製作、博物館教具開發製作、活動主視覺設計

委託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年份

2023

工作方法

我們在工作前期進行故宮文物資料爬梳與研究,發展出學習資源的主軸和故事脈絡,經由分析文物時代背景、材質、工藝、使用情境等素材延伸出題目內容和互動形式。開發期間邀請多組親子團體進行遊程測試,實際觀察使用者的操作情形,搜集大人與兒童們的回饋建議,接續完成學習資源內容與形式的反覆修調。後期針對手冊印刷裝幀以及多種材質的道具製作進行把關,製作出14,000組探索盒(包含11,200組中文版、2,800組英文版)並在兩個月的暑假期間分批配送至故宮發放。

工作內容

「幻遊神獸村—親子共遊任務」共設計《小訪客的探索手札》與《給大人的悄悄話—任務導引》2本手冊、7項互動道具(包括貼紙、觸覺拓片、文物卡牌等)、鉛筆,以及完成任務後的紀念小物1份,並製作可反覆開啟與側背的收納紙盒。在體驗過程中,親子觀眾可運用多元媒材道具,與展覽文物產生互動,從中發現隱藏在文物身上、平常所不容易被發現的細節,經由「觀察力」、「偵探力」、「創造力」與「連結力」等四種提問面向,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尋找文物,也鼓勵兒童轉化觀展經驗進行想像創作。]

「幻遊神獸村」的故事以「一份來自神獸村的神秘邀請函」開啟,親子訪客將進入神獸村參加派對,遊歷神獸村的「河邊涼亭」、「陶瓷大街」、「玉之森」和「青銅谷」,與各式各樣的神獸居民相遇。這些「神獸」則是館藏文物上的奇幻動物與紋飾,例如青花瓷的青花「龍」紋、玉器上雕刻的「鳳鳥」以及青銅器的浮雕「獸面紋」等。透過關卡設計,親子訪客可逐步發現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和精巧的設計,並在遊戲與解謎的過程中,感受故宮文物的內涵。

此外,透過兒童及大人兩本手冊的連結,促進親子間的討論與互動,一起合作解開神獸村的謎團,激發好奇心和想像力,也培養出對文物的藝術欣賞和美學素養。這樣的設計希望擴大親子參與的面向,邀請親子觀眾分享觀點與想法,向公眾展示與對話,也是強化兒童主動探索、自由創作、解決問題以及表達意見等諸多能力。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內容企劃詹子琦、張育嫣
視覺設計陳怡璇、林姿妤
英文翻譯陳珮瑄
紀錄片製作藍斯燈影像工作室
活動攝影王郁鈞

衛生福利部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成果展暨共識營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3年接受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成果展暨共識營」,藉由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議題相關人士與團體的深度交流與分享,讓關鍵群體對相關工作的階段性成果有所認識,也共同想像未來的推展策略,以及持續向各專業社群擴散議題,提升更多夥伴未來參與工作的可能。

  • 轉型正義
  •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
  • 公共溝通
  • 工作坊
工作項目

共識工作坊規劃執行

委託單位

衛生福利部

年份

2018

工作內容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成果展暨共識營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藝術進區主視覺與摺頁設計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3年接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為邁入第13年的「藝術進區」設計年度活動視覺,並製作具節目單功能之推廣摺頁。本年度活動主視覺從「在地的人」做為發想起點,展現人們仔細端詳與操作著各式表演物件,以人物與物件尺幅對比帶來的可愛感,呈現藝術走入生活的親切氛圍。在推廣摺頁的規劃上,我們以通用設計的精神,為各檔節目編輯節目簡介文案,並提出表演關鍵字。也延續2022年的均權概念,提供觀眾欣賞表演藝術的入門指南。

  • 表演藝術
  • 內容轉譯
  • 公共溝通
工作項目

活動主視覺設計、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年份

2023

工作方法

本年度的「藝術進區」推廣摺頁因篇幅有限,我們希望透過簡明的文字傳遞表演藝術的欣賞要點,讓觀眾能輕鬆認識各場演出的特色與欣賞要點。

工作內容

主視覺設計

害喜受臺南市文化局委託執行2023藝術進區主視覺及演出摺頁設計規劃。

在主視覺畫面中,人們仔細端詳不同表演節目出現的服飾、樂器、道具,這些物件主動來到觀眾的身邊,容易親近、彷彿沒有距離。

我們選擇靜謐的藍色作為主色調,暗示表演者們趁孩子睡覺時悄悄來訪社區,透過強烈的色彩語彙創造既熱鬧又涼爽的熱帶夜晚氛圍,並強調「藝術進區」計畫將表演藝術帶入臺南各地社區的特色。

摺頁設計與規劃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手冊規劃害喜影音綜藝
視覺總監陳怡璇
視覺設計藍婕綾
文字編輯扶若雅、詹子琦

嘉義市立美術館「屬於我的美術館」系列工作坊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3年接受嘉義市立美術館委託,規劃及辦理〈也可以去美術館啊!2023夏日特別企劃:屬於我的美術館〉系列工作坊,透過展覽觀眾對於展品真實的觀察與感受出發,完成一套從觀眾出發、讓觀眾收聽的語音導覽。

工作坊邀請樂齡族群走進美術館,運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解讀當代藝術。透過展場導覽、填寫學習單、物件故事分享、故事收斂等工作,帶領參與者將展品與個人經驗連結,擔任「寶藏導覽員」角色,以自身故事訴說展品,最後錄製成音檔並上架於語音導覽平台。

  • 視覺藝術
  • 藝術介入
  • 公共溝通
  • 創作與表達
  • 展覽
  • 美術館教育
  • 樂齡
  • 體驗
  • 藝術評論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

委託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年份

2023

工作方法

〈也可以去美術館啊!2023夏日特別企劃:屬於我的美術館〉系列工作坊為期三週,每週一堂課,共舉辦三梯次。展覽題材方面,選擇了嘉美館當代藝術展覽「我們在此相遇」。希望透過當代藝術形式、媒材多元的特點,讓參與者能將觀看的感受轉換成為更開放的理解。

在課程設計階段,考量到一般「語音導覽」是「制式且單一」的展品詮釋方式,讓導覽的使用時常造成觀者因自己的理解與所謂的「正解」差異懸殊,進而認為自己不懂、不理解或無法接觸當代藝術,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工作坊,讓民眾能透過參觀、連結及產出導覽音檔,感受到「就算不理解藝術家也沒關係」,並進而了解「可以忠於自己的感覺,在理解作品上並不存在權威」。

工作內容

本次工作坊以美術館導覽及工作坊講師引導為開頭,希望透過導覽能先讓參與者靠近藝術,並找尋與自身生命經驗產生共鳴的作品,進而對作品賦予自身的詮釋。

前兩週課程主軸為故事分享與討論,由生活中的「物件」出發,透過課程引導,帶領參與者於故事中找尋細節、以物件連結自身故事,最後再回到個人生命經驗。

最後一週,則由講師及助教協助參與者將對作品的個人詮釋錄製成語音檔,並將錄製成品製作成線上語音導覽於展期間上架,開放所有觀眾聆聽。

第一堂課:一起來看美術館

辦理日期|2023年7月12日

課程目標|藉由導覽發喜歡的作品,藉由作品連結生命

第一週課程由導覽展開,引導參與者從觀看作品的細節聯想自身故事。學員們在展場中認識作品與藝術家經歷,了解生命歷程中的片段和日常物件都可以是藝術家創作的素材;無論是將物品賦予意義,或是於經驗中創造意義,都是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就像非藝術家的我們,一樣能將日常物件與意義做連結。由講師帶領參與者聯想物件,並藉物件延伸故事。

第二堂課:一起來說美術館

辦理日期|2023年7月19日

課程目標|分享物件與故事,建立完整的敘事

第二週的課程邀請參與者攜帶從作品聯想到的自身物件與其他學員描述生命經驗與故事。本次參與者們的生命故事大多十分精彩,然考量聽眾習性,以及語音導覽平台對音檔長度的限制,語音導覽長度不宜過長。因此,課程規劃由講師扮演鷹架搭建者角色,以提問輔助參與者圍繞物件聚焦故事核心,協助參與者收斂故事結構,使參與者生命故事、物件與作品間的連結能更緊密地扣合。

第三堂課:屬於我的美術館

辦理日期|2023年7月19日

課程目標|錄製導覽音檔

學員經過前兩週的課程已完成故事腳本。第三週的課程由講師帶領學員完成音檔錄製。學員於課程中輪流錄製音檔,並於等待錄音的時間進行準備及練習。工作人員於學員練習時間協助陪同訓練與提供建議。透過課程訓練,參與者可習得錄製音檔時的說話語氣、速度、聲音等細節,並能將故事完整且清晰地講述。

果展示

工作坊總計完成共42則語音導覽,並式上架於相關導覽平台,透過工作坊產出的語音檔與「傳統語音導覽」的並置,參與者可透過聆聽發現,面對同一件藝術作品,因錄製者生命歷程的差異而有著多樣的理解方式。

線上導覽連結|https://popworld.cc/guide/14902/preview

工作夥伴

指導單位文化部、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課程講師張允菡
寶藏導覽員王宣懿、王玲玉、王園琇、吳月雲、吳佳霖、李沛晴、汪雨萱、凃偉祥、施旭傑、涂智慧、張紋瑄、莫麗穎、陳虹君、陳素連、陳瀅如、黃心怡、黃淑梅、楊千瑰、楊麗菁、蔣家玉、謝昱琦、羅文燦
影像
記錄
王郁鈞
贊助單位優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ViewSonic

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與人權老照片特展

計畫簡介

害喜受婦女新知基金會委託,以新知40年來的運動史料為基礎,透過四場策展工作坊,與新知共同策劃「跟著她們的步伐往未來走去——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與人權老照片特展」,藉展覽帶觀眾看見過往台灣女性所身處的壓迫處境,以及一群性別運動的前輩們,如何以實際行動推動法律與制度改革。

  • 人權
  • 內容轉譯
  • 公共溝通
  • 展覽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展示設計製作、活動主視覺設計、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年份

2023

工作方法

害喜策劃四場策展工作坊,與新知的老照片特展志工團隊一起回顧性別與人權老照片,從史料中就展示目標、展示內容、目標觀眾及展示手法進行討論,藉此凝聚彼此對展覽的想像與共識。接著,再由害喜規劃展示設計,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執行「跟著她們的步伐往未來走去——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與人權老照片特展」展出。

工作內容

「性別與人權老照片特展」策展工作坊

害喜與新知共同進行四場策展工作坊,先設定好展覽的核心訊息,以「看見台灣過去的婦權意識倡議及法律改革成果,共同想像未來」為目標,再設定目標觀眾,並為目標觀眾設計觀展體驗。

接著,在工作坊中共同發想展名、展覽主視覺,以「跟著她們的步伐往未來走去」為展名,藉此引導觀眾認識歷史上婦運前輩們的努力成果;再一起發想展示內容,討論如何運用老照片,引發觀眾對婦運現場的共感。

跟著她們的步伐往未來走去——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與人權老照片特展

展覽以婦女新知基金會運動史料為基礎,規劃「遠眺她們的日常」、「拓荒者與她/他們的足跡」、「在此刻相遇」、「承接在她們之後」四大展區,期待觀眾跟著運動前輩們的腳步,一起回顧當年的壓迫處境中,一群女人如何以抗爭倡議行動來回應這些壓迫;也期待邀請觀眾思考當代正在推動中的性別人權議題,以及未來自己可以如何參與其中。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視覺設計藍婕綾
展場設計廖音喬
老照片特展志工團隊秉宸、語安、阿醇、皓雅、育銘、盈靜、禎貽、田、賴賴、小姜、卐乂Oo 煞气ㄟYuki oO乂卍、阿蓉、小書、小紜、純、Allen、小河、Marisa、小曾、Ina、芳瑾、盈靜、Sophie、沈芮、崇羽、思屹、品璇、阿婉、邦瑀、陳逸、養儀
展場攝影伯樂創意

國家人權委員會國家不法教具箱開發與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家人權委員會委託,辦理國家不法教具箱開發與推廣計畫。計畫邀請藝術家、學校老師與專家學者組成共學社群,透過共學與共備,開發出一款適用國中階段的「威權體制國家不法」人權教具箱。此外,害喜亦規劃教具箱校園推廣方案,與20所學校老師共同備課,協助老師們將教具箱應用於教育現場。

  • 轉型正義
  • 人權
  • 跨學科
  • 歷史教育
  • 教具箱
  • 教材與教案
  • 教具設計
  • 共備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人權議題課程開發執行、教具箱開發製作、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委員會

年份

2022-2023

工作方法

我們邀請專家學者與藝術家、學校老師組成共學社群,由專家學者協助開發團隊理解困難議題,再由藝術家、學校老師一起討論轉譯的形式,以及引導學生的方式。透過共學,害喜引導開發團隊先開發出教具雛形,再經過進班試教,開發出教具箱成果。

工作內容

共學共備開發

害喜邀請專家學者、學校老師及藝術家組成共學社群,透過數場共備討論教具箱的教學目標、教具內容及轉譯形式,共同發想出教具雛形。

進班測試

害喜規劃2場進班測試,由開發教師在課堂上實際操作教具,進而以測試經驗修調教具及教材,確保教具箱能實際應用在教育現場。

「未知島的故事」人權教具箱開發成果

教具箱希望建構一個虛擬的故事情境,讓同學藉由扮演不同角色、面對不同事件、思考如何採取行動、發現行動結果的歷程,初步意識到,每個人的行動都不會只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別人。社會要成為什麼模樣,是由所有人的行動共同形塑而成的。而在威權統治下,國家透過許多作為塑造的「和平」或「安定」,時常是由很多人的犧牲換來的。

教師可以應用故事內容,來和同學討論政府的哪些作為與特質可能讓國家走向威權/民主,進而帶領同學思考「法治」和「民主」之間的關係,並嘗試想像當國家安全與人權保障可能產生矛盾時,我們可能可以採取什麼積極應對的作為。

「未知島的故事」教具期待提供一個輕量、簡便而易於上手操作的討論工具,讓教師能以其內容和體驗為基礎,因應個別教學現場的狀況與需求,彈性延伸與發展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案。

教具箱校園推廣

教具箱在完工後,害喜規劃借用方案,於申請期間規劃線上申請說明會,帶領老師們在線上體驗教具實作。校園推廣共累計有20所學校參與教具箱借用,害喜規劃數場共備,協助老師們上手教具箱,並進行課程交流與討論。

參與借用的學校包含國小、國中、高中不同的學習階段,亦有不同領域的老師嘗試融入自身課程。我們看見教具箱可作為不同領域討論人權議題的起點,同時也開啟學生對國家不法的反思和關注。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委員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開發團隊黃家珊、王瓊涓、鄭安齊、張紋瑄
顧問陳俊宏
動態影像廖建華、徐廉傑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名單之後」校園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委託,以「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網站中的女性畫家與作品故事為主題,分別和三間女校美術、歷史、公民等三種不同學科的老師共同討論與開發課程,帶領同學不僅認識台灣藝術史中仍有待發現的有趣環節,也能對照一個世紀前的東亞年輕女性和自己今日生命處境的異同。

  • 視覺藝術
  • 跨學科
  • 歷史教育
  • 知識轉譯
  • 教材與教案
工作項目

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年份

2022-2023

工作方法

透過系列共備,我們和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一起向開發老師們介紹「名單之後」資料庫,並和大家一起針對資料庫內容做教學方向的初步發想;隨後和老師共同設定學習目標與大致的課程架構,並讓老師開始進行課程規劃;再接著由老師分享自己預計進行的課程,並由我們給予回饋意見。系列共備結束後,老師們都運用自己的班級來實施課程。

工作內容

中山女中高一美術科課程—美術時光機:學姊藝術史大揭密

中山女中高一美術科的課程由傅斌暉老師開發,是以兩節課的時間,讓同學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藉由閱讀「名單之後」資料庫文章和實際觀看畫作輸出,來認識「學姊」(資料庫中有許多女性畫家是中山女中前身三高女畢業)的藝術成就與生命史,進而思考在學姊的時代和自己身處的時代,女性的社會處境有什麼變與不變之處。

中山女中高二美術科課程—藝術的內在探索

中山女中高二美術科的課程由黎曉鵑老師開發,黎老師的美術課是以整學期進行規劃,主題是「藝術的內在探索」。她將「名單之後」的素材融入在第六單元,透過名畫家芙烈達·卡蘿和「名單之後」畫家黃華仁生平與作品的對照,來帶領同學思考,身處相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兩位女性畫家,分別如何用藝術進行自我表達,又可能在創作歷程中遭遇到來自外在環境的什麼挑戰。

中山女中高三美術科課程—植物的隱喻策展課程

中山女中高三美術科課程由呂潔雯老師開發,同樣是將「名單之後」的素材融入整學期課程中。由於「名單之後」資料庫中三高女「學姊」的畫作有大量屬於植物寫生,因此呂老師的課程就從這些植物畫作出發,讓同學在觀看與討論作品後,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植物畫作,並且在後續課程中進行多媒材創作。

衛理女中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圖像史料解析

衛理女中課程由李紀平老師和劉世威老師共同開發,為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的一單元(共三週,每週兩節課),讓同學先認識到「圖像作為史料」的概念後,再藉由為「名單之後」資料庫女性畫家作品製作當代畫展海報的實作活動,思考藝術家、藝術史和當代生活之間的關係。

景美女中高二微課程—性別與藝術:畫框內的美麗與哀愁

景美女中課程由黃苑婷老師和張雁婷老師共同開發,從「名單之後」資料庫女性畫家的故事出發,結合性別議題思考並輔以實作,讓同學能藉由藝術、攝影,融合人文思考與社會、性別議題,結合自身經驗,從自我出發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開發教師中山女中呂潔雯、黎曉鵑、傅斌暉,衛理女中李紀平、劉世威,景美女中黃苑婷、張雁婷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111年博物館數位資源應用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委託,協助臺史博辦理第二年度的數位資源應用推廣。害喜在今年的計畫中,與3位高中教師合作,開發3款強調探究與實作的社會領域教案;與臺史博館員協作,至臺北、嘉義、高雄辦理3場教師研習,帶領參與者體驗數位資源及教案;最後於館內辦理1場成果發表會,向高中教師社群介紹臺史博數位資源及推廣成果。無論是教案或推廣活動,都希望能降低臺史博數位資源融入教學的門檻,拉近臺史博與教育現場的距離。

  • 教材與教案
  • 探究與實作
  • 博物館教育
  • 共備
  • 研習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年份

2022

工作方法

好上手的教案是推廣數位資源進入教學現場的捷徑。害喜與合作教師進行密集共備,討論數位資源可連結的教學主題及學科領域,再依合作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發展教學活動並進班測試,藉此確保教案的可操作性。害喜更嘗試模組化教案,讓教師可自由替換教學活動使用的素材,讓教案有更高的使用彈性。

害喜同時與臺史博共同打造以高中教師社群為對象的實體活動,透過研習及成果發表會兩類型活動推廣數位資源。害喜在研習以「陪伴參與者使用數位資源」為核心,透過活動設計帶領參與者運用資料庫進行資料檢索及史料閱覽,並即時回應參與者的困難或疑問。成果發表會則希望成為參與者嘗試應用數位資源的起點。活動不僅呈現豐富成果,更設計7個闖關活動讓參與者動手碰資料庫、動腦討論教學設計。

工作內容

開發3款數位資源應用教案

合作教師/陳怡璇、郭復齊、吳俐穎

害喜與3位高中社會領域教師合作,展開為期數月的共備,完成3款應用臺史博數位資源的教案及教材。害喜在共備期間,協助合作教師掌握數位資源的內容與屬性,並一起以「適用不同校、不同領域的教案」為目標進行探究實作課程設計,最後進班試教。3款教案包含:探討廣告圖像產製目的的《一日昭和廣告人》、探究學校畢業紀念冊圖像的《校園生活中的國家認同塑造》,以及從歌詞討論在地文化的《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

教案開發成果:https://taiwanindex.nmth.gov.tw/theme/detail/106

教師研習

害喜執行規劃3場「好資料不用嗎?臺史博數位資源應用教師研習工作坊」,與臺史博館員及教案開發教師一同到臺北、嘉義、高雄,帶領各地教師認識臺史博數位資源、實際操作教案,並設計任務引導參與教師發想能帶回自己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害喜同時為各場研習設計活動手冊,呈現臺史博數位資源簡介及完整教案等內容。

成果發表會

害喜最後在臺史博辦理「好資料不用嗎?臺史博數位資源應用推廣成果發表會」,邀請臺史博館員、合作單位及教案開發教師分享應用數位資源的經驗,更打造數位資源應用博覽會,設計7座主題關卡,讓參與者在闖關的過程中,實際操作數位資源、交流對數位資源融入教學的想法。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教案開發陳怡璇、郭復齊、吳俐穎
研習講師陳怡璇、郭復齊、吳俐穎、蘇桂弘、盧明慧、謝燕蓉、黃柏華、莊竣雅、施雨辰、林孟勳
視覺執行藍婕綾
活動攝影鄭雯敏、林効賢、蔡濟安
特別感謝郭孟柔、黃品尹、朱威

國家人權博物館111年人權素養教具箱校園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昨日招待所」人權素養教具箱校園推廣計畫。國家人權博物館開發之6款人權素養教具箱,由害喜規劃全國40所學校的教具箱借用服務,透過共備陪伴教師上手教具,以及規劃30場教具主題講座推廣人權議題。此外,害喜也規劃系列宣傳活動,包含線上說明會、成果交流會、教師研習等,期待引發更多不同領域、階段的教師對教具箱的好奇與興趣。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跨學科
  • 知識轉譯
  • 教具箱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人權議題課程開發執行、教具箱校園推廣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2

工作方法

在人權素養教具箱進入校園後,害喜規劃數場共備,與老師們一起了解適用教具箱的教材與教案,並邀請有操作教具箱經驗的老師分享課程設計,希望陪伴老師們一起思考教具箱有哪些融入教學的可能。此外,害喜企劃教具主題講座,與老師們討論教學現場的需求,考量學生年級、課程領域等因素,為30所學校量身打造適合學生、對老師教學有所助益的講座。

工作內容

教師共備陪伴

害喜陪伴40所學校進行共備,並邀請開發團隊、曾借用教具箱的教師分享操作經驗,協助教師們充分準備課程並熟悉教具箱內容。

延伸主題講座

害喜規劃30所學校之人權議題講座,邀請藝文工作者、歷史研究學者擔任講者,從不義遺址主題延伸,如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家族故事、政治暴力心理療癒工作經驗、地方白色恐怖故事等主題,培養學生不同角度之議題思考能力。

教具箱宣傳推廣

為宣傳教具箱,害喜於教具箱開放申請期間辦理申請說明會,邀請曾操作教具箱之教師分享教學活動。此外,害喜也與開發團隊協力於多場教師研習中分享教具箱資源,期待吸引更多對人權素養教學感興趣的教師。

教師社群經營

害喜規劃成果交流會,邀請借用教具箱的教師們一起交流、分享教具箱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成果,期待讓教師們從彼此的分享中獲得教學靈感,並透過與人權館的交流,凝聚教師們對人權館教師社群的認同。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共備教師王哲偉、林玉仙、高佳薏、許尹鏵、郭希瑜、郭芷君、郭洺儒、陳玉綸、黃一軒、黃家珊、黃韻臻、葉桑如、蕭唯善、蘇郁雅
校園推廣講座講師王冠人、王婉禎、朱嘉漢、何友倫、吳易蓁、林運鴻、洪碧梧、洪肇辰、孫世鐸、張維修、張綺君、郭希瑜、黃佳玉、楊翠、蔡海如、鄭安齊

工業技術研究院2050社會對話青年系列活動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工業技術研究院委託,針對18-35歲的青年在北、中、南、東各舉辦1場「新能源島」桌遊體驗工作坊,以及1場青年電影論壇,期待以桌遊或電影作為媒介,傳遞臺灣淨零轉型政策資訊,並展開與青年的對話。

  • 2050淨零排放
  • 知識轉譯
  • 政策溝通
  • 桌遊體驗
  • 電影論壇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公眾活動規劃執行

委託單位

工業技術研究院

年份

2022

工作方法

害喜組成議題研究小組,深入暸解臺灣淨零政策中太陽光電、風電、氫能、電力系統整合及儲能等能源技術發展情形,再與工研院一同研擬針對青年的能源政策溝通策略,包含:採用3D具遊戲性的視覺語言、運用遊戲及電影作為青年討論能源議題的起點等。

害喜依循前述溝通策略,協助工研院規劃與執行不同類型的推廣活動,包含執行橫跨北、中、南、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體驗工作坊,以及辦理參與人數破百人的論壇等,透過多元方法邀請更多青年投入能源政策的討論。

工作內容

青年深度培力工作坊:新能源島的冒險

害喜協助工研院開發能源議題桌遊——「新能源島」,作為增進青年對能源議題認知的培力工具,並在2022年8月31日至2022年9月5日間到臺北、臺中、臺南、花蓮,運用該款桌遊辦理4場次深度培力工作坊——新能源島的冒險。

工作坊活動包含台灣2050淨零與能源轉型政策短講及新能源島桌遊體驗兩部份。學員透過短講認知2050淨零之必要,並在害喜的協助下進行桌遊體驗。學員在遊戲中扮演不同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台灣低碳能源技術發展可能面臨的課題。能源議題所涉層面複雜,這系列搭配桌遊打造的「1日工作坊」深度培力模式是政策溝通的新嘗試。

青年電影論壇:從零看見無限——綠能城市轉動淨零想像

害喜進一步希望透過嘗試不同型態的文化活動,打開能源議題所能觸及的青年群體,因此提出電影論壇的構想。電影論壇邀請所有參與者一起觀影,再以「所有人共享的觀影經驗」為基礎,進行後續對話交流的基礎。害喜為工研院規劃片單及與談人選(涵蓋官方代表、學者及青年代表),並在2022年12月3日於誠品電影院辦理觀影人次達百人的青年電影論壇,邀請青年透過電影展開對臺灣能源未來的討論。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經濟部能源局、工業技術研究院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工作坊桌長王婷虹、施沛宏、陳奕涵、蔡中岳、林雨蒼、許鈺昕
青年電影論壇講者游振偉、曾聖凱、許鈺昕
動態影像楊仲傑、王崇翰
靜態影像朱威
主視覺3D設計蔣昀達
特別感謝黃佳玉、黃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