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SEEK AUDIOVISUAL ART FACEBOOK

國家人權博物館「Ayo-Ayo! 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移展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將國家人權博物館仁愛樓展出之「Ayo-Ayo! 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移展至臺東藝文中心,並在展覽期間辦理開幕記者會及3場次教育推廣活動,藉此匯聚東部觀眾對移動人權議題的關注與討論。

  • 人權
  • 展覽
  • 公共溝通
  • NGO
  • 移工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記者會與公開儀式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2

工作方法

害喜辦理移展期能忠實傳遞原展的核心概念及資訊層次,並在資訊量、感官經驗打造上維持等量的觀展體驗。為達此目標,害喜於前期討論中,特別注重展示架構如何在臺東藝文中心的空間呈現,並活用局部畸零空間,形塑多種氛圍的展示空間。害喜亦藉臺東展出期間的開幕記者會及教育推廣活動,積極邀請在地館舍、人權團體、教師社群參與,以拓展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地方的連結。

工作內容

「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移展

害喜運用臺東藝文中心兩層、多角形狀的展覽空間,打造「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中臺灣日常生活場景、工作現場、移工生命處境、觀眾沈澱反思等不同屬性展示之空間氛圍。

開幕記者會

本場開幕記者會邀請前期參與策展的NGO團體,以及東部地區的藝文館舍及團體與會。本場特別邀請共同策展的越在嘉文化棧蔡崇隆擔任致詞嘉賓,分享自己在展覽中與其他14個NGOs共同策展的經驗,說明移動人權議題與東部地區的關聯,並邀請觀眾走進展場開啟對議題的認識與思考。

多元型態的教育推廣活動

害喜主動聯繫在地藝文團體、教師社群及里長,並針對藝文愛好者、教師、地方居民等群體,量身打造不同型態的教育推廣活動,如:紀錄片特映會、不同長度的專場導覽等,藉此拉近不同觀眾群體與展覽的距離,進而增進對移動人權的認識,同時讓東部觀眾更認識國家人權博物館。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
協辦單位臺東縣政府、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天主教會新竹教區越南移工移民辦公室、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台灣人權促進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fa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全國家戶勞動產業工會、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附設海星國際移工服務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越在嘉文化棧、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共同策展林正尉、鄭安齊
插畫設計croter
展示設計廖音喬
展務執行翔輝運通、丘智偉、吳宇軒、吳思嶔、李濱兆、林思妤、許少軒、賈茜茹、劉玗
聲音設計馮志銘
動態影像廖建華、黃令華
展場攝影蔡濟安
手冊翻譯陳珮瑄
特別感謝原采有限公司、黃佳玉

博物館數位學習資源應用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委託,以館內數位學習資源為基礎,與高中教師共同開發一款教案,並舉辦三場教師研習加以推廣,在過程中也邀請具數位學習資源教案開發經驗的教師分享開發歷程。害喜和臺史博一起帶著博物館資源走進地方、協助教師將博物館資源融入自己的課程,期待藉此縮短博物館與教育現場的距離。

  • 教材與教案
  • 108課綱
  • 歷史教育
  • 博物館教育
  • 學習手冊
  • 共備共學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教師教材與教案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年份

2021

工作方法

害喜與教案開發老師歷經多次共備,先共同盤點數位學習資源、思考數位學習資源如何應用至教學,再協力完成教案開發與教材編寫。我們辦理了三場教師研習,透過研習中實際的教案操作,提升老師們在教學中融入資料庫的意願。

此外,害喜邀請具數位學習資源教案開發經驗的老師,透過前期共備,與老師一起梳理過往的開發經驗,再透過這些教案開發心法的分享,開啟研習老師對教學的想像。

工作內容

開發數位學習資源教案

開發教師/林立婷

害喜與開發教師透過多次共備,以博物館的數位學習資源為基礎,開發出一款適合高中階段、探討影像產製背後權力關係的教案與教材。

推廣博物館數位學習資源

害喜辦理三場教師研習,在研習中與教師們一起試作教案,並協助教師們產出合用的教學模組,實際帶回自己的課堂上使用。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教案開發林立婷
研習講師郭品禎、汪雪憬、周維毅
視覺及動態設計石妍心
美術指導陳怡璇
(按筆畫排序)

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暨主題座談會

計畫簡介

害喜接受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於2021年3月27日執行第四次「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以「反省・記憶」為主軸,企盼平復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的傷痕同並邀台灣社會一同正視這段歷史,藉此思考、構築轉型正義工作對於下一個世代台灣社會的價值。同時接續儀式,於3月27日下午、3月28日全天在凱達大飯店舉辦系列主題座談會,針對政治暴力創傷、不義遺址的保存,以及探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的邊界等主題,來說明促轉會研究成果並進行公共對話,並於座談會最後以「轉型正義工程再定義」為題,邀請四位公共知識份子共同探討未來轉型正義工程的可能方向。

  • 轉型正義
  • 人權
  • 公共溝通
  • 學習手冊
工作項目

機構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記者會與公開儀式、講座規劃執行

委託單位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年份

2021

工作內容

主視覺設計

為回應活動主題《反省.記憶》中「讓過去成為此刻」的期待,主視覺中使用兩種對比的元素帶出「歷史」和「未來」交會的意象。

#對比的元素

以黑白色的波紋圖樣暗示動盪、邊界模糊、令人不安的過去;以反光的多面體暗示一個更加透徹、界線明確的共同體。

#穿越框架的百合

已發生與未發生的分鏡彼此包含,百合花則從不同的分鏡生長出來,串連起不同的元素。

#是指向歷史的百合,也是播音放送

我們期待主題座談會是面向大眾的,因此選擇現代、明亮的視覺語言,期待用比以往更開放的姿態邀請大眾參與討論。

活動相關影片

宣傳影片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宣傳影片

旁白文字選自保羅策蘭(Paul Celan)詩作 Corona

畫面節選自促轉會檔案影像

*影片中所出現的畫面片段,來自促轉會照片與成果推廣影片,影片來源依序為:《促轉會第三次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影片》、《伍保忠之子六張犁尋父》、《流麻溝女思想的》、《促轉會不義遺址小旅行_安康接待室紀錄》、《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第一次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紀錄》、《促轉會不義遺址小旅行_青島東路三號與馬場町紀錄》

儀式影片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前導影片

反省記憶——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

反省・記憶|平反司法不法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精華紀錄

場次一、《凝視・政治暴力創傷》

場次二、《不義遺址保存——轉型正義概念下的空間敘事、歷史記憶與法制規劃》

場次三、轉型正義概念下「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的邊界   

場次四、圓桌論壇《轉型正義工程再定義》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儀式設計廖音喬
影像導演蔡弦剛
動態攝影劉哲均、程鼎暘、劉上維(空拍)
影像旁白張釋分
聲音設計馮志銘
平面攝影景軒映像、陳怡璇、胡瑋婷
出版品攝影leejuanshow
特別感謝黃昶智

不義遺址主題學習行動教具箱製作暨校園推廣計畫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0年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不義遺址主題學習行動教具箱製作暨校園推廣計畫。本計畫是以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年及2019年邀請藝術家、創作者及公共教育工作者共學成果為基礎,邀請9位創作者、12位種子老師展開長達10個月的共學過程,針對各級學校不同領域及學科需求,開發適合教學現場運用之6款人權素養教具箱。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跨學科
  • 知識轉譯
  • 教具箱
  • 108課綱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人權議題課程開發執行、教具箱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0-2021

工作方法

在兩屆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計畫後,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害喜將創作提案開發成教具,讓創作者的成果能進入教學現場,協助老師們進行人權議題教學。害喜團隊協助博物館媒合創作者與各個學習階段的種子老師,於開發前期陪伴雙方進行四天共備,並歷經全台15場次的試教、無數次的線上討論,一起產出6款以不義遺址為主題之教具箱,以及適用教具箱的7款教材與教案。

工作內容

共學共創

害喜協助創作者、種子老師建立共學社群,透過多次共備,與雙方一起摸索教學現場的需求,將創作者的成果共同轉化成適合老師教學使用的教具。

進班測試

害喜與創作者、種子老師一起走進15個班級測試教具雛形,藉觀課與議課收攏教學者與同學的體驗回饋,並協助雙方持續討論,將教具修正為更理想的教學工具。

開發成果:「昨日招待所」人權素養教具箱

以不義遺址史蹟點空間歷史與歷史記憶為基礎,害喜協助創作者、種子老師共開發6款人權素養教具箱、7款教材與教學資源,並以「昨日招待所」為題,期待教具能帶領同學靠近不義遺址,並對白色恐怖歷史共感。

➤ 計畫網站:昨日招待所——人權素養教具箱

■ 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合作開發:米奇鹿、郭希瑜

為了協助國小階段的孩子也能理解白色恐怖歷史,創作者與種子老師建立了「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流程。

■ 巧克力2號店

|合作開發:施懿容、劉思慧、彭心儀、陳玉綸

設計者以人人都愛的巧克力為引,邀請同學在不義遺址上開設巧克力店,並試著與不同立場的顧客互動,讓同學理解更多談論歷史的觀點。

■ 行過黑暗之路

|合作開發:陳臻、李雅雯、蘇佩君、林淑華、黃一軒、張釋分

身體記憶,往往比文字學習來得更深刻,這款教具以「地墊體驗」為核心,讓同學用身體感受關押、審訊、判決的白色恐怖處置流程。

■ 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

|合作開發:雪克、杜可瑜、葉桑如

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同學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受難者遭受的不當處置。

■ 尋人啟事

|合作開發:周武翰、張綺君、蕭唯善

藉由與學校日常有關的1950年代真實人物故事,讓同學們對白色恐怖產生好奇,進而重建空間記憶。

■ 新生

|創作者:王河洛、應元宜,種子老師:蘇健倫

透過桌遊,帶領同學體驗政治受難者的牢獄之途,並認識偵訊、審判、到執行的空間與情境,藉此對這段歷史「有感」。

線上發表

害喜規劃教具箱「開箱」成果發表,邀請創作者、種子老師分享開發歷程與成果,並建置線上展場,讓開發團隊與有興趣的老師有機會深入交流。

進校推廣(研習、共備)

為推廣6款教具箱給教學現場第一線老師,害喜共辦理四場教師研習,邀請開發團隊分享操作經驗與開發過程,並帶領老師們體驗課程操作。
研習後,害喜陪伴20組通過教具箱借用申請的學校老師共備,協助老師們充分準備課程。

視覺設計

視覺中心的箱體融入了白恐時期招待所的建築特徵,周圍彼此相連的六處場景,對應了計畫中六款教具箱的特色;並以等待被開啟、解鎖的姿態,邀請使用者前來發現空間歷史。

主視覺形象動畫(完整版)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創作者米奇鹿、施懿容、劉思慧、陳 臻、雪 克、周武翰、張綺君、王河洛、應元宜
種子老師郭希瑜、彭心儀、陳玉綸、李雅雯、蘇佩君、林淑華、黃一軒、張釋分、杜可瑜、葉桑如、蕭唯善、蘇健倫
插畫與動畫設計饒予安
行銷協力施懿容
動態影像 施郡欽、劉千鈺
記者會直播歐諾影像
教具攝影leejuanshow

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開發案——以不義遺址空間歷史為素材

計畫簡介

害喜連續於107、108年度承接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之「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案」與「不義遺址標誌傳播媒材教育推廣設計示範及成果特展」。本案接續這樣的工作成果,以108年度入選創作者(施懿容、劉思慧、米奇鹿、王韶薇、黃聖鈞)之提案作品為基礎,以不義遺址空間歷史為公共教育素材,進行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開發案。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社會對話
  • 博物館商品

工作項目

博物館商品開發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20

工作方法

接續兩屆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計畫,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害喜團隊將創作提案商品化,日後於在博物館商店進行販售,期許不義歷史的討論在離開展間後,有機會繼續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發酵。害喜團隊協助博物館媒合創作者,以施懿容、劉思慧、米奇鹿、王韶薇、黃聖鈞的作品為基礎,共同推進作品到商品之間的轉譯。產出的一系列商品沿用2019年成果展名稱《請你跟我走一趟》為主題,並以沒有表情的人臉作為識別符號,暗示生活空間中面孔逐漸模糊的發語者,也許是受難者及家屬、也許是加害者,透過遍佈包裝和陳列中的「沒有表情」來引起好奇。我們邀請大眾從一件日常用品開始,嘗試在生活中溫柔地談論困難歷史,一起「記得」。

工作內容

不義巧克力

手工巧克力禮盒/創作者:施懿容、劉思慧

「不義巧克力」為了開啟人們願意接觸白色恐怖議題的動機,從廣受大眾喜愛的巧克力著手,將不義遺址中難以述說的黑暗與苦澀,轉化為遺址鳥瞰造型的台灣苦黑巧克力。100%台灣可可製成的巧克力因其味苦,比起獨享,更適合與他人共同品嘗,同時閱讀包裝上的資訊,利用盒中地圖指認警總保安處、安康接待室等6處70年代政治受難者前輩走過的地點,從味覺開啟談論歷史的新方向。

有沒有之間 #WTTW

T-shirt/創作者:王韶薇

「有沒有之間 #WTTW」創作者王韶薇以T-shirt為形式推廣「不義遺址」與「白色恐怖時期下的黨國影響力」。衣服正面的東方四神獸「白虎」有著獨裁者身軀,如國家機器般在衣服背面寫下絕命判決書(擷取自受難者丁窈窕前輩之判決書),加上隱藏其中的極樂殯儀館廣告,邀請人們透過穿上歷史的行為,在現代民主社會的城市伸展台,展示過去無法改變的歷史,避免威權神獸再現的未來。

新店溪首排

隨身面紙包6入組/創作者:黃聖鈞

「新店溪首排等你買」建案廣告面紙,擷取黃聖鈞在展覽中的創作周邊,藉由大眾對水岸建案的嚮往,在新店溪沿岸的不義遺址規劃虛擬建案,以當年政治犯等候判決的軍法看守所為起點,回溯馬場町、川端橋、水源地、水源路與安坑五處刑場的歷史。使用面紙時,或能隨手閱讀裡頭的小卡內容,認識新店溪畔鮮為人知的刑場歷史。

馬場町沒有馬

旅行箱套/創作者:米奇鹿

「馬場町沒有馬」為創作者米奇鹿於展覽中展出的版畫作品,以具有濃厚社會運動性格的版畫作為形式,將不義遺址馬場町的空間歷史,轉化為五至七歲的小孩都能理解的直觀視覺語彙。為保留原作版畫視覺震撼篇幅與展示性,商品選擇轉化為旅行箱套,並連結旅行的功能,邀請人們走一趟馬場町,在今日市民休憩的河濱公園中,遙思政治受難者於此命殞的空間歷史。

請你跟我走一趟

金屬徽章及磁鐵開瓶器/創作者:害喜影音綜藝

「請你跟我走一趟」系列金屬徽章,重繪已不復存在或不易指認的歷史空間,包括刑警總隊、東本願寺、青島東路三號、華山貨運站、六張犁牧區、新生訓導處等6處地點,分別對應50年代政治受難者從逮補、訊問、審判、轉運、埋葬、服刑的空間,另有少量景美看守所特別款。以扭蛋機「無法預期會獲得什麼」的商品形式回應受難者的經驗,透過收集不同地點,逐步拼湊出國家系統性迫害的全貌。

人權市集擺攤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執行害喜影音綜藝
合作藝術家王韶薇、米奇鹿、施懿容、黃聖鈞、劉思慧
行銷宣傳協力施懿容
產品攝影李阮修
(按筆畫排序)

不義遺址標誌傳播媒材教育推廣設計示範及成果特展

計畫簡介

害喜於2019年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辦理辦理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的徵件及成果展。本計畫延續「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案」之工作方法,擴大不義遺址「共學社群」,募集十五位具公共教育、行銷推廣經驗的工作者,一同構思如何以影像、視覺設計或公共教育企劃為媒介,向社會大眾推廣不義遺址的空間歷史。企劃成果於2020年至北、中、南、東巡迴展出,結合教育推廣活動之辦理,推進社會大眾對不義遺址的討論。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轉型正義
  • 對話
  • 機制創新
  • 展覽規劃
  • 公共活動
  • 小旅行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年份

2019

工作內容

徵選創作者

擴大共學社群

請你跟我走一趟→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示範巡迴展

➤ 「請你跟我走一趟」線上參觀

註:
本展之線上環景導覽係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環耀實境製作。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創作者王河洛&應元宜、王韶薇、白哲、米奇鹿、邱睦容&蔡明岳、施懿容&劉思慧、洪瑋伶、張綺君、陳米靖、
陳冠宇、雪克、黃聖鈞
動態影像吳其育、黃湧恩
視覺設計陳臻、黃郁慈
展示設計廖音喬

不義遺址標誌暨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示

計劃簡介

害喜於2017年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委託,辦理不義遺址標誌與紀念物設計示範及成果展。本計畫徵集二十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組成「共學社群」,透過工作坊、講座等活動陪伴創作者認識臺灣白色恐怖歷史與轉型正義理念,共同思考如何標誌、紀念不義遺址,並落實為示範設計。設計成果在2018年至北、中、南巡迴展出,讓設計真正成為社會大眾指認不義遺址的媒介。

  • 教育推廣
  • 藝術介入
  • 轉型正義
  • 對話
  • 機制創新
  • 展覽規劃
  • 公共活動
  • 小旅行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

委託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年份

2017

工作方法

害喜在本計畫為人權館規劃新的創作徵件機制,以徵「人」取代徵「件」,以形成「共學社群」為重點工作。害喜扮演創作者與人權館間的關鍵橋樑,協助館方進行創作者培力,並透過多元知識交流活動推進共學共創過程的溝通對話,讓計畫成果不限於設計本身,而是讓更多創作者未來持續投入不義遺址相關主題創作。

工作內容

徵選創作者

害喜透過實體說明會、網站、文宣招募有興趣的創作者。徵選機制以徵「人」為主軸。申請者僅需提供個人資料、作品集及動機說明信,再由評審綜合評選出參與本計畫的創作者。

建立共學社群

害喜在計畫期間透過多元形式的知識交流活動,包含:辦理由政治受難者與研究者共同導覽的不義遺址小旅行、邀請專業人士與創作者討論不義遺址識別設計、不定期邀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分享、成立線上社群等,陪伴創作者認識不義遺址相關議題,打造自由的創作討論氛圍,與策展人、創作者共同建立共學社群。

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

二十位創作者分別從地景、空間、身體、文字、聲音和紀念性等角度切入創作,多元形式的創作成果經由害喜統籌設計,以「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於人權館、臺中、臺南巡迴展出,帶領社會大眾從藝術、建築、設計等文化面向,重新觀看身旁周遭的歷史空間而能進一步識別、標示不義遺址。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策展人賴依欣
創作者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田倧源、呂嘉萍、李佳泓、阮永翰、周武翰、林怡君、林盈潔、張博傑、陳怡璇、陳儀霏、陳德芩、陳臻、温淨淳、黃建達、黃郁慈、楊乃甄、詹喬鈞、賈茜茹、鐘雯齡
動態影像吳其育、黃湧恩
視覺設計陳臻、黃郁慈
展示設計廖音喬

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

計畫簡介

害喜團隊接受促轉會委託,負責規劃「平復司法不法.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針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獲得賠償、「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獲得補償、「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回復受損權利之受難者之刑事有罪判決,依促轉條例第6條第3項規定視為撤銷。經過第一波撤銷1,270人有罪的公告後,司法院、國防部、警政署也都將依法辦理前科紀錄塗銷作業,讓這些人不再揹前科紀錄。儀式本身作為公告象徵,並且以國家身份針對過去戒嚴時期的國家暴力進行道歉。

  • 不義遺址
  • 轉型正義
  • 人權
  • 公共活動
工作項目

記者會與公開儀式、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

委託單位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年份

2018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策劃統籌害喜影音綜藝
影像導演與拍攝 小勳
影像插畫陳德芩
儀式設計協力賈茜茹
特別感謝 鄭雯敏、林至曜、劉偉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