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介
害喜和109年正式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下稱嘉美館)合作展開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以嘉義市幅員小、氣候宜人、適於緩步而行的城市特質為基底、「四界行行,沓沓仔畫」(sì kè kiânn-kiânn, ta̍uh-ta̍uh-á uē)為主題,規劃藝術家進入校園以及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活動,讓藝術家、學校師生與一般市民,皆有機會透過藝術重新體驗、分享嘉義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精緻優雅的日常感覺。
工作項目
博物館公眾活動規劃執行、藝術創作與展演課程開發執行、戶外藝術與田野課程開發執行、創作與展演課程成果展示
委託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年份
2020
工作內容
校園藝術推廣計畫
在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中,害喜帶領五組青年藝術家進入北園國小、民族國小、博愛國小、民生國中、嘉義高中等5所在地學校,在5校各和一個班級展開為期連續5週、每週2節的創作課程。在課程開始之前,藝術家和校內老師先於暑假進行為期兩天的共學共備,發展以不同媒材和方法與嘉美館典藏品或嘉義在地文化對話的課程計畫。此計畫讓嘉美館和在地學校系統產生連結,凸顯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面向,不僅可以讓孩子從小就發現,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一座精彩、有趣的美術館,也可以讓孩子藉由藝術創作,開始認識自己、認識家鄉、認識世界。
北園國小 x 張卉欣
北園國小的系列課程以「一起做一本書」為主題,帶領同學進行一系列的攝影創作課程,本次參與的同學為天使寶貝班的特教生,從藍晒體驗、肖像攝影,到以手撕的方式解構人臉與畫面並重新組合、拼貼,和嘉美館典藏品的畫面與色彩相對照,再將每週製作的小作品逐一裝訂,完成屬於自己的小冊。
民族國小 x 不可無料劇場
民族國小的系列課程以「小人兒美術館導覽」為主題,與嘉美館的典藏品相互對應,從探索空間與聲音、人物與畫面到時間與空間等,帶領同學進行肢體表演的系列創作課程,一同探索在語言之外,身體如何作為傳達的媒介。
博愛國小 x 施佩君
博愛國小的系列課程以「在木都造一個屋」為主題,從認識林業、榫卯結構、解構課桌椅到搭建空間,引領同學進行木結構創作課程。木業曾經是嘉義最重要的產業,也是嘉義許多藝術作品中重要的場景,因此希望同學能透過大量的實務操作,認識木頭這項材料,進而開啟同學探索生活周遭所見的渴望。
民生國中 x 蔡濟安、陳孟慈
廟宇不只作為連接信仰的場域,也是文化跟歷史傳承的重要媒介,反映了嘉義在地的風土民情。民生國中的系列課程以「我的神獸好朋友」為主題,從初探廟宇裝飾意義、思考日常與信仰的連結到具象化自己的神獸好朋友等,帶領同學進行塑造神獸角色的系列創作課程。
嘉義高中 x 馮志銘
嘉義高中的系列課程以「一場遊戲一場聲」為主題,以嘉美館典藏品為靈感,引導同學從劇本發想、聲音設計到音軌錄製,一步步完成獨創的在地聲音場景劇。
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阿里山
兩場「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分別邀請6位在地畫會老師參加,夏季的寫生活動帶領參與者前往阿里山,上午搭乘林鐵沼平線前往沼平站,並邀請前阿里山林鐵駕駛翁幸昭先生在周圍區域為參與者導覽,午餐後前往神木站並在周圍區域作畫。
藝術共融戶外踏查寫生——嘉義公園
秋季的寫生活動邀請參與者在嘉義公園作畫,描繪公園周遭的秋日風景。透過兩場寫生活動帶領參與者在嘉義周遭豐富的環境地景中走走畫畫,不僅體現畫都寫生傳統精神,也期待藝術能夠成為在地民眾日常生活。
成果展示
本次參與校園藝術推廣計畫之學生創作以及踏查寫生作品,皆在計畫尾聲於「四界行行,沓沓仔畫」校園巡迴展中展出,與大眾共享嘉義在地創作能量。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 | 嘉義市立美術館 |
策劃執行 | 害喜影音綜藝 |
藝術家 | 不可無料劇場、施佩君、張卉欣、陳孟慈、馮志銘、蔡濟安 |
課程助教 | 郭孟柔、蔡咅璟 |
特別感謝 | 吳姍蒲、施樺珺、倪祥、陳欣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