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介
害喜於2023年初受新北市美術館委託,以展覽形式呈現新美館籌備期間進行館校合作計畫的階段性成果。展覽邀請策展人孫以臻爬梳108 年度「看得見看不見的美術課」、109年度「種藝科樹」以及110年度「藝術蒸汽機」三年度以新北市地域特色為主軸,和藝術家與教師共同合作開發的藝術教案,呈現美術館過去三年在藝術教育的實踐成果。展覽探討藝術家、老師,和學生三種角色,從疏離到建立共學關係的發展過程,以及當代藝術教育試圖打破被動性知識傳遞的努力。
本展不僅是新美館過去幾年藝術教育計畫的成果,展覽自身也成為一座跨領域的對話平台,讓各學習階段、各領域的專業工作者一同進行經驗交流。
工作項目
共學工作坊規劃執行、展覽與節目手冊製作、記者會與公開儀式
委託單位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美術館
年份
2023
工作方法
本展經由策展人孫以臻重新梳理新北市美術館於籌備期間(2019-2021),透過館校合作計畫所開發出共41組的藝術教案,並從中提出一種萌生自老師、藝術家以及學生之間共學、共創的「三角關係」。展覽將教案重新統整,篩選出適合在展場呈現的11組,展示學生的作品、老師及藝術家合作開發的教案和課程執行過程。展期間亦舉辦2場「藝術教育的跨界突破」系列講座及3場「教案體驗工作坊」。
「三角關係」透過展覽,讓觀眾看見創新的藝術教育現場,打破對藝術課程的刻板印象。同時也藉由實體活動串連不同專業工作者的社群,期待邀請更多人一起投入藝術教育的現場,發展更多實驗性的教育計畫。







工作內容
館校合作計畫「三角關係」展覽
策展人:孫以臻
在「三角關係」中,老師、學生和藝術家既是在一起學習,也是在共同創作。教與學因而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共享世界的創造。然而,這個過程不只考驗不同角色在碰撞中,如何將抽象的知識或自身的經驗進行轉化,來達成彼此間有意義的溝通與協作;對於建立共感的努力,更讓三者回歸到所處的此時此地,專注於聆聽、對話與覺察,進而得以向著一種更從日常生活出發的學習靠近。

●「單元一:在遇見你們之前」
邀請來訪的觀眾一同思索,在當代的特殊處境中,美術老師、藝術家和學生各自正面臨著什麼挑戰呢?
●「單元二:新三角的誕生」
藉由學生、藝術家及美術老師分享實際參與館校計畫的經驗,為本展道出「三角關係」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單元三:給我一個三角關係,我可以____!」
透過10組教案的歷程及成果展示,逐步展開在「三角關係」中關於自我、科技及生態三大面向的學習。

●「單元四:未來的形狀」
回顧歷年成果專輯與紀錄影片,並邀請各年齡層的觀眾一起加入「用想像力寫生」的接力創作,以最簡單的圓形貼紙勾勒更多變的未來形狀。

藝術教育的跨界突破系列講座
以結合當代藝術入課的教案為案例,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延伸討論如何進行跨域合作,挑戰傳統藝術教育的思維。共同探討非典型藝術進入學校課堂所帶來的對話與挑戰。
●「藝術教育的跨界突破:當陌生的『當代藝術』進入教學現場」
活動時間:2023/12/2 (六) 14:00 – 16:00
主持人:策展人 孫以臻
與談人:藝術家 雜草稍慢、藝術家 許雁婷
結合當代藝術入課的教案往往挑戰著學科的界線,本講座邀請參與計畫的藝術家,探討非典型的藝術進入學校課堂所開啟的對話與挑戰,並共同思索藝術家與藝術教育的協作在未來該如何繼續開展。
●「藝術教育的跨界突破:當設計師進入教學現場」
活動時間:2023/12/9 (六) 10:00 – 12:00
主持人:藝術家 張允菡
與談人:設計師 楊水源、拾拾造物設計師 吳柏翰
藝術和設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要在學校學設計?設計教育可以帶給學生什麼樣的體驗和挑戰?本講座邀請參與計畫的設計師分享各自完成的教案,並一同聊聊多重身份的他們,如何在藝術家、設計師與教學者的轉換中,持續保持創作與教學的活力。



教案體驗工作坊
新美館的「館校計畫」歷經三年與藝術家和學校教師的合作,開發了超過40組的藝術教案。此系列工作坊邀請曾參與計畫的藝術家和教師們聊聊教案設計祕辛、分享他們在教學現場如何與學生互動,並且在工作坊中帶領大家實際操作教案,一同探索當代藝術教育的多元可能。
●工作坊一: 誰來晚餐?
講師:青山國中教師 張晨昕、陳美如、張益明
活動時間:2023/12/9 (六) 14:00 – 16:30
講師帶著學員認識課程設計,以「流動」為核心探討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角色流動關係,藉由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包容性和實驗性,翻轉既有的「人─物─環境」想像,學員透過實際肢體練習、黴菌採集、顯微觀察、封存培養皿,進而認識當代藝術中的生命觀,以及相對新興的「生物藝術」概念。



●工作坊二:編織生活的質地合流
講師:藝術家 織女彤彤
活動時間:2023/12/16 (六) 14:00 – 16:30
編織,不單單是實用的手工藝,不同的色彩、線材和圖紋,也是人們展現自我認同與凝聚社群的方法。講師期許課程設計能打破過去對於編織的想像,帶領學員從觀察生活周邊習以為常的物件出發,一步一步引導到認識材質、思考編織原理,並一同討論編織可以延伸觸碰到的各種主題領域。



●工作坊三:變形魔鏡
講師:民安國小教師 蔡宗翰
活動時間:2023/12/23 (六) 14:00 – 16:30
從一個藝術創作延伸出在地性的人文歷史踏查、影像變形鏡射原理的學習,再結合創意故事發想作為收束。講師分享共備時的諸多思考面向,經由教師、藝術家和計畫團隊的共同激盪,讓教案發展出更多深度,實現館校合作計畫的核心理念。邀請學員運用幾何與座標創造出抽象的美感,並進一步思考如何將概念應用在課堂與實踐。



工作夥伴
主辦單位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美術館 |
策劃統籌 | 害喜影音綜藝 |
策展研究 | 孫以臻 |
學術顧問 | 吳雨致 |
視覺統籌 | 陳怡璇 |
視覺設計 | 藍婕綾、李悅寧 |
空間設計 | 于沛廷 |
影片製作 | 廖建華 |
作品借展 | 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民小學、新北市新莊區新莊國民小學、新北市板橋區大觀國民小學、新北市立青山國民中小學、新北市立新泰國民中學、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新北市中和區中和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新北市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講座講師 | 拾拾造物 吳柏翰、楊水源、雜草稍慢 Tiffany、許雁婷 |
工作坊講師 | 張晨昕、張益明、陳美如、蔡宗翰、織女彤彤 |
活動攝影 | 王郁鈞、李悅寧、朱威 |
特別感謝 | 新北市新店區龜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民小學 |